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荆门上泉寺 刘光祖 〔宋代〕 碧玉潭深黄玉花,莲经听彻便为家。 凭君为我频膏雨,长使村村足稻麻。
白话文翻译:
碧玉般的深潭,黄玉般的花朵,听完莲经便把这里当作家。 希望你为我频繁降下滋润的雨,让每个村庄都有充足的稻谷和麻。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玉潭:形容潭水清澈碧绿,如碧玉一般。
- 黄玉花:形容花朵颜色鲜艳,如黄玉一般。
- 莲经:指佛教经典,特别是与莲花相关的经文。
- 膏雨:滋润的雨,比喻及时的帮助或恩惠。
- 稻麻:稻谷和麻,代表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
典故解析:
- 莲经:佛教中常以莲花象征清净和觉悟,莲经可能指与莲花相关的佛教经典,如《妙法莲华经》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光祖,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佛教文化的向往。该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游历荆门上泉寺时,表达了对自然和宗教的融合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游览荆门上泉寺时所作,通过对潭水和花朵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同时,通过祈愿频繁的膏雨,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荆门上泉寺的自然美景,并通过“碧玉潭”和“黄玉花”的比喻,赋予了景物以珍贵的品质。诗中的“莲经听彻便为家”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将听经之地视为心灵的归宿。最后两句“凭君为我频膏雨,长使村村足稻麻”,则体现了作者对农业丰收的深切期盼,希望自然界的恩泽能够惠及每一个村庄,使人民生活富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寄托了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玉潭深黄玉花”:通过“碧玉”和“黄玉”的比喻,描绘了潭水的清澈和花朵的鲜艳,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
- “莲经听彻便为家”: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将听经之地视为心灵的归宿。
- “凭君为我频膏雨”:祈愿自然界的恩泽能够频繁降临,为农业生产带来滋润。
- “长使村村足稻麻”:希望每个村庄都能有充足的稻谷和麻,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碧玉”和“黄玉”来比喻潭水和花朵,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祈愿:通过祈愿“频膏雨”,表达了对自然恩泽的期盼。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同时寄托了对农业丰收的期盼,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玉潭:清澈碧绿的潭水,象征着纯净和宁静。
- 黄玉花:鲜艳的花朵,象征着生命力和美丽。
- 莲经:佛教经典,象征着智慧和觉悟。
- 膏雨:滋润的雨,象征着恩泽和丰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碧玉潭”和“黄玉花”分别比喻了什么? A. 潭水和花朵 B. 宝石和黄金 C. 天空和大地 D. 水和火 答案:A
-
“莲经听彻便为家”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向往? A. 自然美景 B. 佛教文化 C. 农业丰收 D. 社会和谐 答案:B
-
诗中的“膏雨”象征着什么? A. 灾难 B. 恩泽 C. 战争 D. 疾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刘光祖的《游荆门上泉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刘光祖的诗中还融入了对佛教文化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刘光祖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佛教文化与诗歌》:探讨佛教文化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诗中的佛教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