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荆楚留连似失时,
涪城欢饮类狐疑。
军中刘哗夸言语,
岂识英雄为义迟。
白话文翻译:
在荆楚的土地上徘徊,似乎失去了时光,
在涪城中欢饮,言语中透着狐疑。
军中刘备喧嚣的夸口言辞,
怎能理解真正的英雄为何迟疑出手?
注释:
- 荆楚:指古代的荆州和楚地,象征着这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 涪城:古代涪陵(今重庆涪陵区),是刘备的重要根据地。
- 刘哗:指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
- 夸言语:夸大的言辞。
- 义迟:指为义所致的犹豫和迟疑。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荆楚”,是指刘备早期的活动区域,暗示他在此地的历史和遭遇。
- 涪城是刘备建立蜀汉的重要地理标志,象征着他在动荡时期的坚持与奋斗。
- 刘备的“义迟”提到的是他在建立蜀汉过程中面临的道德与现实的矛盾,展现了英雄在复杂环境中所需的深思熟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1080年-?),字子奇,号沧溪,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咏史诗著称。其作品常包含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与分裂之时,诗人以刘备为例,探讨了英雄在历史洪流中的困境与选择。
诗歌鉴赏:
这首《咏史下·蜀先主》通过描绘刘备在荆楚和涪城的经历,展现了一个英雄在历史选择面前的犹豫与思考。开篇的“荆楚留连似失时”一语,既表现了刘备在这片土地上的情感依赖,也暗示他在历史洪流中无奈的姿态。接下来的“涪城欢饮类狐疑”,则通过描绘欢饮的场景,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情绪,欢愉之中却有疑虑,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英雄命运的深刻思考。最后“军中刘哗夸言语,岂识英雄为义迟”,则通过对比刘备的豪言壮语与实际的深思熟虑,指出了真正的英雄并非仅仅是口头上的豪言,而是要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做出深思熟虑的选择。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抒发了对英雄的敬仰与对历史的反思,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荆楚留连似失时:表现出刘备在荆楚的迷惘与无法前进的状态。
- 涪城欢饮类狐疑:欢饮之中隐含着对未来的疑虑,展现了士人复杂的心理。
- 军中刘哗夸言语:指刘备军中将士的豪言壮语,表现出表面上的自信。
- 岂识英雄为义迟:揭示了真正的英雄在做出决定时的深思与犹豫。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欢饮”与“狐疑”的对比,突显出士人内心的矛盾。
- 拟人:将历史人物的情感与心理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其内心的复杂。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英雄的理解,强调在历史动荡中,真正的英雄往往是对道义有深刻思考的人,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豪言壮语。
意象分析:
- 荆楚:象征着历史的沉浮和英雄的困境。
- 涪城:代表着希望与挣扎的地方,英雄的追寻之地。
- 欢饮:体现了士人对未来的希望与不安,暗示着对历史命运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荆楚”是指哪个历史区域?
A. 魏国
B. 蜀国
C. 荆州和楚地
D. 南宋 -
“军中刘哗夸言语”的意思是?
A. 刘备的军队很强
B. 刘备的将士言辞夸张
C. 刘备很老练
D. 刘备的军队很懦弱 -
“岂识英雄为义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英雄的果断
B. 英雄的犹豫和思考
C. 英雄的懦弱
D. 英雄的无奈
答案:1.C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苏轼的名篇,反映了英雄与历史的关系。
- 《出塞》:王昌龄的边塞诗,描绘了英雄的壮志与悲情。
诗词对比:
- 陈普的《咏史下·蜀先主》与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都探讨了英雄的豪情,前者更关注历史的思考,后者则强调了及时行乐的态度。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三国演义》:刘备的历史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