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1-01 15:06:25

西风海色秋无际。

双泪如铅水。

白羊成队梦初平。

挂杖敲云、云处晓鸿惊。

小琼闲抱银筝笑。

问有芳卿否。

玉书分付莫开封。

明日人间临水、拾流红。

意思解释

虞美人

作者: 李太古 〔宋代〕

原文展示:

西风海色秋无际。
双泪如铅水。
白羊成队梦初平。
挂杖敲云云处晓鸿惊。
小琼闲抱银筝笑。
问有芳卿否。
玉书分付莫开封。
明日人间临水拾流红。

白话文翻译:

在西风吹拂下,海面呈现出无尽的秋色,
我泪如铅水般沉重。
白羊成群,梦境初醒。
我在晨曦中敲打着杖,惊起云中的鸿雁。
小琼悠闲地抱着银筝微笑,
我问她是否有芳卿相伴。
她把玉书托付给我,让我不要轻易打开。
明天,我将在水边捡拾流动的红叶。

注释:

  • 西风:指秋天的风,象征萧瑟和悲凉。
  • 双泪如铅水:形容眼泪沉重,表达了伤感和忧愁。
  • 白羊成队:白羊象征温柔和宁静,成群的羊暗示梦境的安宁。
  • 挂杖敲云:用杖敲打云,形象生动,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与思考。
  • 晓鸿惊:清晨时分,鸿雁被惊醒,暗示了转瞬即逝的时光。
  • 银筝:古代乐器,象征优雅与闲适。
  • 芳卿:美丽的女子,暗指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 玉书分付:托付重要的书信,象征着隐秘的情感与承诺。
  • 流红:指秋天落叶,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美的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太古,字时中,号妙宇,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而闻名。李太古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风格多变。

创作背景:

《虞美人》是李太古在秋季的某一天创作的,正值人生的沉思期,诗中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开篇“西风海色秋无际”便以一种广阔的视野呈现出秋日的苍凉,营造出一种无尽的悲哀。接着,诗人用“双泪如铅水”来形容自己心中的愁苦,暗示着对往事的沉重思考。白羊成群的意象则给人一种温柔而安宁的感觉,似乎在梦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

“挂杖敲云云处晓鸿惊”,描绘了晨曦中的宁静与奇妙,诗人通过敲打杖子来打破沉寂,暗示着对生活的反思与追求。在“问有芳卿否”一句中,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跃然纸上,仿佛在探寻心灵的寄托。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秋天的辽阔与细腻的情感结合,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索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风海色秋无际:秋天的西风吹拂,海面无边无际,展现出广袤的秋景。
  2. 双泪如铅水:眼泪沉重如铅,表达了心中难以言说的忧伤。
  3. 白羊成队梦初平:白羊成群,梦境开始苏醒,暗示着一种宁静的回忆。
  4. 挂杖敲云云处晓鸿惊:用杖敲打云雾,惊醒晨曦中的鸿雁,象征着对生活的关注。
  5. 小琼闲抱银筝笑:小琼悠闲地抱着银筝,传达出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
  6. 问有芳卿否:询问是否有美丽的伴侣,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7. 玉书分付莫开封:将重要的书信托付,让人不要轻易打开,暗含深情。
  8. 明日人间临水拾流红:明天在水边捡拾流红,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眼泪比作铅水,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沉重的心情。
  • 拟人:将云和鸿雁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 对仗:在诗中多次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与人内心的情感,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着秋季,带来萧瑟与惆怅。
  • 白羊:代表温柔和宁静,体现诗人内心的渴望。
  • 银筝:象征优雅与闲适,传达一种逍遥的生活状态。
  • 流红:象征生命的无常与美好事物的短暂,警示人们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西风”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秋天的萧瑟
    C. 冬天的寒冷

  2. “双泪如铅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厌倦

  3. 诗中提到的小琼在做什么?
    A. 唱歌
    B. 抱银筝
    C. 写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李太古 vs. 苏轼: 两位诗人在表现秋天的主题上各有千秋,李太古更注重情感的细腻描绘,而苏轼则更强调自然景色的壮阔与生命的哲理。
  • 李太古 vs. 李清照: 李清照在表达情感上更加直接与激烈,而李太古则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层次感来传递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李太古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