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题倪耘劬司马花阴寻梦图》
时间: 2025-01-17 09:18: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题倪耘劬司马花阴寻梦图
作者: 潘飞声 〔清代〕
紫藤棚下霏香雨。
人在花深处。
梦魂如水一痕消。
不信人间真有可怜宵。
寻思细细檀心印。
空把银蟾认。
为谁唤起旧时情。
只是红墙遮不住箫声。
白话文翻译:
在紫藤架下,细雨轻洒,香气四溢。
人身处花的深处,
梦的痕迹如水般悄然消散。
不相信人间真的会有可怜的夜晚。
细细思索,仿佛在寻找心中那印记。
空自把月亮的光辉当作旧情的寄托。
为了谁又唤醒了往日的情怀?
只可惜红墙挡不住那悠扬的箫声。
注释:
- 霏香雨:霏,细小的样子;香雨,指带有香气的细雨。
- 梦魂如水:梦境的痕迹如同水波一样消逝。
- 可怜宵:可怜的夜晚,指凄凉的夜景。
- 檀心印:檀木的心香印记,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银蟾:月亮的象征,常用来寄托思念或情感。
- 红墙:象征着阻隔或隐蔽的因素。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银蟾”指的是月亮,常见于古代诗词中用以表达思念或寄情。红墙则多用来象征阻隔与隐秘,暗示着情感的无法自由展现。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回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飞声,清代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其作品常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文人墨客注重情感与自然结合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花雨的描绘,表达内心对往昔情感与现实时光的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充满韵味的画面:紫藤架下,细雨飘洒,香气弥漫,人在花丛之中,内心的思绪如梦般轻盈。诗中通过“梦魂如水”的意象,将梦与现实的失落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不信人间真的有可怜的夜晚,似乎在质疑生活中的种种无奈与悲伤,内心深处的柔情与惆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来。
在对往昔的回忆中,诗人寻思着那细细的檀心印,这不仅是对昔日情感的追忆,也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一句“只是红墙遮不住箫声”,既显示了对情感的强烈渴望,也是对生活中种种阻碍的无奈与反思。整体而言,诗歌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融合了深厚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紫藤棚下霏香雨”: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紫藤花的香气与细雨交织,营造出一种幽雅的氛围。
- “人在花深处”:人身处于花的海洋中,似乎沉浸在这美好的瞬间。
- “梦魂如水一痕消”:梦境的印记如水般轻易地消逝,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
- “不信人间真有可怜宵”:对生活的无奈与不信,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孤独。
- “寻思细细檀心印”:细细回想心中那份美好的印记,表达对往昔的追忆。
- “空把银蟾认”:孤单地把月亮作为情感的寄托,表达对情感的无奈。
- “为谁唤起旧时情”:询问自己,究竟是为了谁而唤起这些旧时的情感。
- “只是红墙遮不住箫声”:红墙象征着阻隔,尽管有阻碍,但那份情感依然无法掩盖。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梦魂如水”,将梦的消逝比作水波,形象生动。
- 拟人:将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使得诗句更具情感化。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和结构上都处理得极为工整,增强了诗的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内心的情感,探讨了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表现了一种深刻的孤独感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紫藤:象征着美好与柔情,常与爱情和思念相关联。
- 细雨:代表了细腻与柔和,也暗示着情感的细腻与脆弱。
- 银蟾:月亮的意象,寄托着思念与孤独。
- 红墙:象征着阻隔与隐秘,反映了内心情感的无法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梦魂如水”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梦的消逝
- B. 水的清澈
- C. 夜的黑暗
- D. 花的芬芳
-
“只可惜红墙遮不住箫声”中的“红墙”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阻隔
- C. 自由
- D. 回忆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与情感的细腻描绘,两者在情感基调上相似,但李清照更具女性柔情,而潘飞声则更显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