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拟古九首》
时间: 2025-01-19 14:47: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门人笑我,不知有天游。光明遍十万,咫尺陋九州。此观一日成,衮衮通法流。竿木常自随,何必返故丘。老聃白发年,青牛去西周。不遇关尹喜,履迹谁能求。
白话文翻译:
有些人把我锁在家中,嘲笑我不知道还有更高的天地。光明普照十万里,近在咫尺的只是狭窄的九州。这样的境界一旦形成,法流便在其中畅通无阻。竹竿和木头都是随身而来的,何必再回到故乡的土丘?老子的白发已经苍老,青牛也早已去往西周。不遇见关尹喜,想要追寻他的足迹,谁又能做到呢?
注释:
- 杜门:闭门不出,指隐居生活。
- 天游:超越世俗的境界。
- 光明遍十万:形容境界广阔,光明普照。
- 咫尺陋九州:形容局限于狭小的地方。
- 衮衮通法流:形容法理通畅。
- 竿木常自随:意指自然随性,不必强求。
- 老聃:指道家创始人老子。
- 青牛:老子的坐骑,象征道家思想。
- 关尹喜:关尹是道家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意指追求高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苏轼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势,也有细腻婉约的情感。
创作背景:
《和陶拟古九首》是苏轼受陶渊明的影响,尝试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反思。这首诗反映了他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苏轼对自由和超脱的渴望。开篇的“杜门人笑我”点出了诗人对世俗目光的蔑视与不屑,而“光明遍十万,咫尺陋九州”则暗示了他心中广阔的理想境界,尽管面临着现实的局限。接下来的“此观一日成,衮衮通法流”表明了他对某种真理的领悟与把握,似乎在提倡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中“老聃白发年,青牛去西周”用老子的典故,强调了道教思想的影响,暗示着追求精神自由的可能性和难度。“不遇关尹喜,履迹谁能求”则以关尹喜的隐逸生活作结,表达了对高人之境的追寻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不仅具有哲理性,还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苏轼深厚的道家思想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杜门人笑我,不知有天游:表现出诗人与世俗的隔绝,强调他追求更高理想的决心。
- 光明遍十万,咫尺陋九州:对比广阔的理想与狭隘的现实,体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 此观一日成,衮衮通法流:表明领悟的过程是瞬间的,达到的境界通达无阻。
- 竿木常自随,何必返故丘:强调自然而然的生活态度,不必强求回归过去。
- 老聃白发年,青牛去西周:引入老子的形象,体现道教的精神追求。
- 不遇关尹喜,履迹谁能求:表达对高人境界的向往和追寻的艰难。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光明遍十万”和“咫尺陋九州”的对比,增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感。
- 典故:引用老子和关尹喜,增加了诗的文化深度和历史厚重感。
- 排比:句式整齐,增强了朗朗上口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自由、理想和高人境界的追求,反映了苏轼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杜门:象征隐居与脱离世俗的生活选择。
- 光明:象征理想与智慧的启示。
- 老聃:道家思想的象征,代表自然与和谐。
- 青牛:道教的象征,代表追求自在与逍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门人笑我,诗人所指的“人”是指: A. 朋友
B. 世俗之人
C. 隐士 -
“光明遍十万,咫尺陋九州”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名利
B. 理想境界
C. 现实生活 -
老聃与青牛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追求权力
B. 道家思想与自由
C. 物质享受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诗情画意。
诗词对比:
- 苏轼与陶渊明的隐逸思想:
- 苏轼的诗强调追求理想与内心的自由,尽管面临现实的局限。
- 陶渊明则是直接选择隐居,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两者在表达隐逸生活的态度上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隐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