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湖南提督塔将军》
时间: 2025-01-01 12:44: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呜呼将军今已矣,遗恨茫茫大江水。
红巾未灭老母存,热血满腔心不死。
素舆丹旐浔阳来,千人万人同一哀。
东南半壁更谁倚,擎天失此非常才。
忆昔蚁贼枚潭州,观战日上孤城楼。
鲍公帐下见颜色,早惊英气横高秋。
在楚奇功难具述,作庙报之荐芬苾。
忠魂恍惚深夜归,灵雨潇潇风瑟瑟。
白话文翻译:
唉,将军如今已去世,留下的遗恨如同浩瀚的大江水般无边无际。
红巾之乱尚未平息,老母依然健在,而我心中热血沸腾,对将军的忠诚不会消失。
白色的车轿和红色的旗帜从浔阳而来,成千上万的人共同哀悼。
东南的半壁江山,还有谁来依靠呢?失去这样非凡的人才,真是令人痛心。
回想当年在蚁贼横行的枚潭州,观战时我站在孤城的楼上。
在鲍公帐下见到了将军的风采,早已激发了我心中的英勇气概。
在楚地的奇功难以详细叙述,若能为将军建庙以报其恩德,那是多么的美好。
忠魂恍惚地在深夜归来,细雨潇潇,伴随着风声瑟瑟,令人感伤。
注释:
- 呜呼: 哀叹词,表示悲伤。
- 将军今已矣: 将军已经去世。
- 遗恨: 留下的遗憾或悲痛。
- 茫茫大江水: 形容悲痛无尽,如同滔滔江水。
- 红巾未灭: 指红巾军尚未被镇压。
- 热血满腔: 形容内心充满激情与忠诚。
- 素舆丹旐: 形容丧礼的车轿和旗帜。
- 东南半壁: 指东南地区的江山。
- 擎天: 比喻支撑大局的人才。
- 忠魂恍惚: 忠诚的灵魂似乎在夜里回归。
- 灵雨潇潇风瑟瑟: 形容凄凉的雨声和风声,渲染悲伤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星渔,清代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而著称。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他的诗作多反映出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对英雄的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国家动乱之时,诗人以此悼念湖南提督塔将军,表达对将军的怀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挽湖南提督塔将军》是一首充满激情与悲痛的悼诗,诗人通过对将军的追忆,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深切感受。开篇的“呜呼将军今已矣”直接引入了将军的死讯,情感沉重。接着,诗人将将军的遗恨比作“茫茫大江水”,展现了悲痛的深度和广度。诗中反复提及“热血满腔”、“忠魂”等意象,表现了对将军忠诚和英勇的崇敬之情。特别是“东南半壁更谁倚”的感叹,流露出对失去将领后国家未来的忧虑。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回忆的方式,描绘了从前战斗的场景,鲍公帐下的英气、孤城楼上的观战,都让人感受到那种激情澎湃的时代氛围。而最后两句则通过“灵雨潇潇风瑟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邃的哀思,令人对将军的忠魂感到无尽的怀念与惋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唉,将军已经去世,遗留下的遗憾就如浩瀚江水一般无尽。
- 红巾之乱尚未平息,老母仍在,心中的热血与忠诚无不依然。
- 白色的车轿和红色的旗帜从浔阳而来,千万人共同哀悼。
- 东南的半壁江山,还能依靠谁?失去这样的人才令人痛心。
- 记得当年蚁贼横行时,观战时我站在孤城楼上。
- 在鲍公帐下见到将军的英气,早已激发我心中的热血。
- 在楚地的奇功难以详细叙述,若能为将军建庙以报其恩德。
- 忠魂恍惚在夜里归来,细雨潇潇,伴随着风声,令人感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 “遗恨茫茫大江水”,将遗恨比作江水,形象而有力。
- 对仗: 多处用到对仗,如“素舆丹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 反复使用“在楚奇功难具述,作庙报之荐芬苾”,增强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将军的怀念,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英雄忠诚的崇敬,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 忠魂: 象征将军的忠诚与英勇,代表着对国家的奉献。
- 红巾: 代表当时的动乱,暗示将军面对的困境。
- 江水: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无尽的遗憾。
- 灵雨与风: 用自然现象表达悲伤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巾”指的是哪些历史事件? A. 太平天国
B. 明末的农民起义
C. 清朝的镇压
D. 以上皆是 -
诗中的“忠魂恍惚深夜归”意在表达什么情感? A. 忠诚回归
B. 思念将军
C. 对国家的忧虑
D. 以上皆是
答案:
- D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同样是对国家动荡的感慨。
- 《夜泊牛津》 by 李白:表达对英雄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中表达了对国家和故土的忧虑,李星渔的这首诗则着重在对英雄的追忆与哀悼。两首诗都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但角度不同,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现状的感叹,而李星渔则是直接对将军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