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子思殿丞宰巫山》

时间: 2025-01-06 05:12:56

千里向巴东,青山不可穷。

峡猿初入听,蛮语未全通。

暮雪思梁国,朝云识楚宫。

吏人衣拜处,嘶马入丹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刘子思殿丞宰巫山
千里向巴东,青山不可穷。
峡猿初入听,蛮语未全通。
暮雪思梁国,朝云识楚宫。
吏人衣拜处,嘶马入丹枫。

白话文翻译:

送别刘子思殿丞前往巫山,
千里路途通向巴东,青山绵延无尽。
峡谷中的猿声初次传来,蛮族的语言尚未完全理解。
在傍晚的雪中思念梁国,清晨的云彩识得楚宫。
官吏在礼拜的地方,马儿嘶鸣着进入丹枫林。

注释:

  • 千里向巴东:千里路途向巴东,巴东是指今湖北的巴东县。
  • 青山不可穷:青山连绵起伏,看不到尽头。
  • 峡猿初入听:峡谷中的猿猴声刚刚传入耳中。
  • 蛮语未全通:对蛮族的语言尚未完全了解。
  • 暮雪思梁国:傍晚的雪中思念梁国。
  • 朝云识楚宫:清晨的云彩能辨认楚国的宫殿。
  • 吏人衣拜处:官吏在礼拜的地方。
  • 嘶马入丹枫:马儿嘶鸣着进入丹枫林。

典故解析:

  • 巴东: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 梁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河南省南部。
  • 楚宫:指楚国的宫殿,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山水的热爱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且在诗歌中常常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送别朋友刘子思的情景。刘子思即将前往巫山任职,诗人通过描绘沿途的山水风光和内心的思念之情,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与不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展现了梅尧臣深厚的友谊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描绘的“千里向巴东,青山不可穷”不仅表现了山水的壮丽,也象征着人际关系的深远与持久。接着,诗人通过“峡猿初入听,蛮语未全通”展现了旅行中的陌生与探索,反映出人在外地的孤独感和对故土的思念。

而“暮雪思梁国,朝云识楚宫”则通过时间的切换,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憧憬。雪与云的意象更是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暖的希望。最后一句“吏人衣拜处,嘶马入丹枫”则将送别的场景与自然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丰富和深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开篇即设定了长途跋涉的背景,青山的描写使得读者感受到旅途的艰辛与自然的壮丽。
    • 第二联:描绘峡谷中的猿声和蛮人的语言,表现出诗人对异乡的陌生感与对交流的渴望。
    • 第三联:通过雪和云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对故乡的眷恋。
    • 第四联:最后一句则是送别时的情景,马儿的嘶鸣与丹枫的景色交相辉映,增添了送别的气氛。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青山不可穷”比喻友情的深远。
    • 拟人:猿声、蛮语的描绘使自然与人情交融。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朋友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旅途的感慨,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着长久与深厚的友谊,亦是自然的壮丽。
  • 峡猿:代表着异乡的陌生感,与诗人内心的孤独。
  • 暮雪和朝云: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深情。
  • 丹枫:象征着送别的场景,增添了情感的厚重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景色
    B. 送别友人
    C. 战争

  2. “青山不可穷”中“穷”字的意思是?
    A. 贫穷
    B. 穷尽、尽头
    C. 缺少

  3. 诗中提到的“蛮语”主要指什么?
    A. 汉族的语言
    B. 外地的语言
    C. 古代的诗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王之涣
    梅尧臣的诗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和自然的描写,而王之涣的作品则更多展现了雄壮的气势与豪情。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且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