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其三 寄云君
春情好在。情共春融深作海。
海阔无边。波浪轩然更接天。
从来踽踽。不会人前相尔汝。
莫放春过。新妇相看渐作婆。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情感真好,它与春天融汇交融,深深地像海洋一般。海洋宽广无边,波涛汹涌,仿佛与天空相接。从来孤独的人,未曾在众人面前与你相识。不要让春天白白流逝,新娘相看时渐渐变成了婆婆。
注释:
- 春情:春天的情感,指春天带来的情愫和恋爱之情。
- 踽踽:形容孤独或独行的样子。
- 尔汝:古代用法,指彼此,即你我之间。
- 新妇:新婚的妻子。
- 婆:指年长的女性,常用来指代已婚的女性,特别是丈夫的母亲。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新妇”与“婆”形成了对比,反映了女性从青春到成熟的过程,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种情感在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表现了人们对生命和爱情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尹默(1883—1971),字文韬,号惕庵,江苏无锡人。清末民初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师从王羲之,致力于古典诗词创作,风格清新脱俗,具有浓厚的个人特色。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朝,正值社会动荡、传统与现代交替之际,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生命及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 其三 寄云君》是一首充满春情的词作,诗人通过春天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珍惜。开篇的“春情好在”,直接点明了主题,春天不仅带来生机,更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甜美。诗中提到的“情共春融”,似乎在暗示着春天与情感的密不可分,情感在春天的温暖中得以升华。
接下来的“海阔无边,波浪轩然更接天”用海洋的辽阔与波涛的雄伟来比喻情感的广泛与深厚,情感如同大海般汹涌而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然而,诗人也通过“从来踽踽”的孤独感,暗示着爱情的难得与珍贵,孤独的人难以在人前表达自己的情感。
“莫放春过”一句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春天象征着青春与爱情,诗人希望抓住这段美好时光。最后一句“新妇相看渐作婆”,则是对女性身份的变化与生活的无奈,暗示着从青涩的爱情到成熟的生活,伴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的角色与身份也随之改变。
整首词在表达爱情的同时,也折射出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哲理,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情好在”:直接表达对春天情感的喜爱。
- “情共春融深作海”:情感与春天融为一体,深厚如海。
- “海阔无边”:比喻情感的广阔。
- “波浪轩然更接天”: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海洋的壮阔,与情感的深沉。
- “从来踽踽”:强调孤独,表达人前不敢表达情感的无奈。
- “莫放春过”:警醒人们珍惜时光。
- “新妇相看渐作婆”: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角色的转变。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海洋,形象生动。
- 对仗:如“新妇”和“婆”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对照感。
- 拟人:春天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表现力。
-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爱情的珍视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春天作为生命与爱情象征的美好。
意象分析:
- 春: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爱情的萌芽。
- 海:象征情感的深厚与广阔。
- 波浪:象征情感的起伏与变化。
- 新妇与婆:反映女性身份的变化,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春情好在”中的“春情”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景色
- B) 春天带来的情感
- C) 春天的气候
- D) 春天的饮食
-
“海阔无边”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广阔的爱情
- C) 时间的流逝
- D) 生活的烦恼
-
“新妇相看渐作婆”反映了什么?
- A) 恋爱的甜蜜
- B) 时间的流逝与角色变化
- C) 春天的美好
- D) 生活的乐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 李清照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慨,但更加细腻,情感更为内敛。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豪放激昂,侧重于对人生壮丽景色的描绘,情感表达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
- 《沈尹默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