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 碧草生旧迹》
时间: 2025-01-19 20:15: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景 碧草生旧迹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花下同游迹,令人念旧惊。
如何春草碧,尽向客愁生。
南浦随人色,芳洲拾翠情。
凌波尘渺渺,满地绿菁菁。
冢上何堪没,人间总未平。
池塘新梦破,时复下阶行。
白话文翻译:
在花下留下的游玩痕迹,让我不禁怀念往昔,感到惊讶。为何春草如此碧绿,却只能引发客人的愁绪?南边的水边映衬着行人的颜色,芳草地上拾取着翠绿的情感。踏波而行,尘埃轻轻飘渺,满地都是绿色的草。坟冢之上何堪掩埋,人世间依然不曾平静。池塘中的新梦又被打破,时常还得下阶而行。
注释:
- 同游迹:一起游玩的痕迹。
- 碧草:青翠的草。
- 南浦:南边水边的景致。
- 芳洲:芳香的洲滩。
- 凌波:踏水而行,形容轻盈。
- 尘渺渺:尘埃轻飘,形容环境的模糊。
- 冢:坟墓。
- 池塘新梦破:池塘里的美梦被破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辰翁,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描绘山水和自然景色,作品多体现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反映了诗人对往昔游乐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愁苦形成对比,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刘辰翁的《春景 碧草生旧迹》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抒情诗。诗中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尤其是碧绿的草地和盛开的花朵,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花下同游迹”,引入了对往昔游玩时光的思念,带有一种温柔的惆怅。接着,诗人通过“如何春草碧,尽向客愁生”两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春草的碧绿似乎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反而引发了更多的忧愁。这样的情感转折,展示了诗人细腻的内心世界。
诗中提到的“南浦随人色”与“芳洲拾翠情”,则描绘了春天人们在自然中游玩的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然而,随着“凌波尘渺渺”,诗人又引入了对生命短暂、无常的感悟,满地的绿色草地似乎在提醒人们,曾经的美好已经成为过往。最后两句“冢上何堪没,人间总未平”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思考,尤其是对逝去的生命的惋惜,同时揭示了人世间的纷扰与不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感伤,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下同游迹:在花下的游玩痕迹,让人感到亲切。
- 令人念旧惊:引起了对往昔的惊讶和怀念。
- 如何春草碧:春天的草为何如此碧绿。
- 尽向客愁生:却只能引发客人的愁绪。
- 南浦随人色:南边的水边映衬着行人的身影。
- 芳洲拾翠情:在芳草地上捡拾绿色的情感。
- 凌波尘渺渺:踏水而行,尘埃轻轻飘渺。
- 满地绿菁菁:满地都是青翠的草。
- 冢上何堪没:坟冢之上何堪掩埋。
- 人间总未平:人世间依然未曾平静。
- 池塘新梦破:池塘里的新梦被打破。
- 时复下阶行:时常还得下阶而行。
修辞手法:
- 比喻:春草的碧绿比喻美好,但引发愁绪。
- 拟人:草地和水边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南浦随人色,芳洲拾翠情”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好与青春。
- 春草: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南浦:象征人际关系与社交。
- 芳洲: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凌波:象征轻盈与自在。
- 冢:象征生命的终结与历史的沉淀。
- 池塘:象征梦境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草生旧迹”中的“旧迹”指的是什么? A. 过去的游玩痕迹
B. 旧的植物
C. 古老的建筑 -
诗中“南浦随人色”中的“人色”是指什么? A. 人的衣服
B. 行人的身影
C. 心情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快乐
B. 对往昔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思考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强调战争带来的忧愁,而刘辰翁则更关注个人的情感体验。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草象征离别与思念,与刘辰翁的草的意象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春景 碧草生旧迹》的诗意及其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