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岳醵饮西峰寺分韵成诗十四首见寄》

时间: 2025-01-14 22:10:59

游了南山山外山,北山下住更幽閒。

消磨永日何妨睡,受用清风不用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了南山山外山,北山下住更幽閒。
消磨永日何妨睡,受用清风不用还。

白话文翻译:

游览了南山的山外山,居住在北山脚下更显幽静。
消磨漫长的日子,何妨再睡一觉,享受清爽的风,没有必要回去。

注释:

  • 游了:游玩,游览。
  • 南山山外山:南山的外部山脉,这里指的是南山的远景或更远的山。
  • 北山下住:在北山的脚下居住。
  • 更幽閒:更加幽静、闲适。
  • 消磨永日:消耗漫长的一天。
  • 何妨:何妨碍,何妨做某事。
  • 受用清风:享受清凉的风。
  • 不用还:不需要返回,指的是无须返回原处。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南山作为一个常见的山名,常常代表着安静的隐居生活。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字德辉,号云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多有山水田园之作。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隐居生活时期,诗人面对山水的怡然自得,抒发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和悠闲生活,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逃避和对自然的追求。

诗歌鉴赏:

此诗在意境上极为优美,诗人通过游历南山与北山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南山的游历象征着对外部世界的探索,而北山的居住则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诗中“消磨永日何妨睡”的洒脱态度,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所拘束和对时间的淡然,传达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哲学。最后一句“受用清风不用还”,将自然的清新与人心的宁静结合,突显了诗人对自由和舒适的向往,营造了一个理想的隐居场景,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 游了南山山外山:开头的描写既呈现了诗人的行旅,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的探索。
  • 北山下住更幽閒:强调了居住地的宁静,反映诗人对生活环境的选择。
  • 消磨永日何妨睡:以“何妨”反映出一种悠闲自得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超然。
  • 受用清风不用还:结尾处的“清风”象征着自然的馈赠,诗人对此的享受无须回归现实,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心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 意象:南山与北山的对比,构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景观。
  • 比喻:通过对自然的描写,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向往与对闲适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以及对清风明月的向往,体现出一种隐逸的情怀。

意象分析:

  • 南山:象征自然的壮美与探索。
  • 北山:象征宁静与安逸的生活环境。
  • 清风:象征自然的馈赠和心灵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山”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壮美
    B. 世俗的纷扰
    C. 历史的遗迹
    D. 乡愁的思念

  2. 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 A. 急于追赶
    B. 无所顾忌
    C. 斤斤计较
    D. 充满恐惧

  3. “受用清风不用还”这句中的“清风”主要象征: A. 财富
    B. 幸福
    C. 自然的馈赠
    D. 人际关系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陈著的这首诗在表达隐逸生活的情感上同样具有深刻的意蕴,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而陈著则更侧重于内心的淡然与自在。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但风格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