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威古》
时间: 2025-01-01 10:37: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
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
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
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
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
相看未及饮,杂虏寇幽燕。
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
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出身边疆的猎人,他在春风中骑马游猎,骑士们翩翩起舞,插翅相顾,拉弓鸣响。猎杀到了麋鹿,饮马于荒泉之旁。在野外共饮美酒,享受着新鲜的猎物。然而,他们相互之间尚未尽兴,边境的敌人却始终威胁着他们的家园。烽火连绵不绝,胡人侵扰高悬于天际。他们急速驰骋,前往东北,拯救被围困的城市,以报国之恩,赴难之道自古以来便是英雄所为。
注释:
- 羽林将:指的是专门负责狩猎的军官,羽林即为猎场。
- 鸣弓:拉弓的声音。
- 射麋:猎杀麋鹿。
- 饮马:为马匹饮水。
- 杂虏:指的是敌人。
- 胡尘:指北方胡人入侵的尘土。
- 长驱:快速前行。
- 报国行赴难:为国家出征,赴难之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颢(704年-754年),字颢,号逸少,唐代著名诗人,以五言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赠王威古》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以猎为喻,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同时也体现了士人的豪情壮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猎骑生活,展现了士人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开篇以“羽林将”引入,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英气勃发的气氛,接着描绘春风轻拂、草色青青的场景,展现出一种自由而又豪放的生活方式。然而,在享受自然和猎猎之乐的同时,诗人却不忘提及边境的危险,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尤其是“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两句,渲染了战争的紧迫感和对家国的牵挂,突显出士人面对国家危难时的责任感和担当。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优美的自然与猎人的豪情,更深层地揭示了士人对国家的忠诚和为国捐躯的决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诗中情感的矛盾与交织,使得整首诗在形象生动的同时,又具有深刻的思考,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十羽林将:以“羽林将”开篇,立即引发对猎骑的想象。
- 出身常事边:强调这些猎人多是边境出身,暗示他们的生活与战斗息息相关。
- 春风吹浅草:春天的气息,草色青青,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 猎骑何翩翩:猎骑的身姿轻盈,表现出他们的英勇和自由。
- 插羽两相顾:猎人之间的互动,展示出 camaraderie。
- 鸣弓新上弦:拉弓的声音象征着准备猎杀的紧张感。
- 射麋入深谷:猎物的描写,体现出他们的狩猎技巧。
- 饮马投荒泉:饮水的自然场景,暗示着野外生活的艰辛。
- 马上共倾酒:共享美酒的欢乐,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 相看未及饮:虽有欢乐,仍然挂念敌情。
- 杂虏寇幽燕:提醒读者战争的残酷与现实。
- 烽火去不息: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持续与不安。
- 胡尘高际天:胡人侵扰的威胁,表现出边疆的危机。
- 长驱救东北:表现出他们对国家的责任感。
- 战解城亦全:为国出征,愿望是保全城市。
- 报国行赴难:强调士人应有的忠诚与担当。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饮马投荒泉”与“射麋入深谷”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猎人与国家的责任相提并论,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情感。
- 意象:如“春风”、“烽火”等意象,分别代表和平与战争的对立。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猎”为喻,描绘了士人在享受自由生活的同时,对国家和家园的深切忧虑,以及为国赴难的豪情,体现了忠诚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 羽林:象征着自由与豪情,猎人的生活。
- 春风:代表新生与希望。
- 烽火:象征战争与危机。
- 荒泉:表现自然的艰辛与野外的生存。
- 酒:友谊与团结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羽林将”指的是什么?
- A. 猎人
- B. 将军
- C. 诗人
-
诗中“胡尘高际天”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战争的紧迫感
- B. 自然的美好
- C. 友情的珍贵
-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享受生活
- B. 忧国忧民
- C. 追求自由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勃的《滕王阁序》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崔颢的《赠王威古》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但王勃更注重个人的情感与追求,而崔颢则强调集体的责任与奉献。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