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答黄丈见示韵》

时间: 2025-01-06 08:22:52

天阔远云来,湖澄夕翳开。

高风森栝柏,旧燕识楼台。

诗梦重寻藓,琴心欲寄梅。

清谭忘夜永,阳信转葭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答黄丈见示韵
姚燮 〔清代〕

天阔远云来,湖澄夕翳开。
高风森栝柏,旧燕识楼台。
诗梦重寻藓,琴心欲寄梅。
清谭忘夜永,阳信转葭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开阔的天空,远处云彩飘来,湖水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澈。高风中,苍翠的柏树在摇曳,旧日的燕子依然识别那座楼台。诗人的梦境在青苔中再次寻觅,琴心想要寄托于梅花之上。清澈的谈话中,忘却了漫长的夜晚,阳光照耀下的芦苇又转为灰色。

注释:

  • :宽广,形容天空的辽阔。
  • :指遮蔽,通常指云层或阴影。
  • 栝柏:一种常绿树木,象征高洁和坚韧。
  • :青苔,诗中指诗人的梦中的意象。
  • :梅花,象征坚韧与品格。
  • 清谭:清晰的谈话。
  • 阳信:阳光的信号,暗指光明或希望。
  • 葭灰:芦苇的灰色,象征岁月的流逝与衰退。

典故解析:

  • 燕识楼台:指燕子对栖息地的认知,象征着旧友重聚或对故土的眷恋。
  • 琴心寄梅:琴心象征着诗人的情感与寄托,梅花常被视为高洁之花,寓意着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1654-1723),字梦阮,号稼轩,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姚燮对友人黄丈的回应中,反映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感悟。在清代,文人常通过诗歌表达情感与理想,这首诗正是其代表作之一。

诗歌鉴赏:

整首《再答黄丈见示韵》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的追求。前两句描绘了开阔的天空和宁静的湖面,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高风中苍翠的柏树与旧燕的回归,象征着对旧日时光的怀念与对自然的热爱。

后两句则转入更深层的情感表达,诗梦与琴心的意象交织在一起,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清谭与阳信的结合,代表着希望与光明,而葭灰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这种对比使整首诗在表达美好与追忆的同时,也带有一丝淡淡的伤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阔远云来:描绘空旷的天空和远方飘来的云,渲染出一种明朗的境界。
  2. 湖澄夕翳开:湖水清澈,夕阳的余晖洒下,象征着宁静的晚景。
  3. 高风森栝柏:高风中苍翠的柏树,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4. 旧燕识楼台:旧日的燕子依然能认出那座楼台,展现了对故土的情感。
  5. 诗梦重寻藓:诗中梦境再次寻觅,蕴含着对理想的追求。
  6. 琴心欲寄梅:琴心寄托于梅花,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7. 清谭忘夜永:清澈的谈话中,忘却了漫长的夜晚,象征着愉悦的交流。
  8. 阳信转葭灰:阳光的信号转为灰色,暗示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天阔远云来,湖澄夕翳开”,上下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如“琴心欲寄梅”,用琴心比喻情感寄托,增加了诗的意境。
  • 意象:如“清谭”、“阳信”等意象交织,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描写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自由与变幻,反映诗人的心境。
  • :象征宁静与清澈的心灵。
  • 柏树:象征坚韧与高洁,寓意诗人的品格。
  • 燕子:象征着旧友与温暖的回忆。
  • 梅花:象征美好与理想,代表诗人的追求。
  • 葭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天阔远云来”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伤感
    • B. 开阔与明朗
    • C. 忐忑不安
  2. “旧燕识楼台”中的“燕”象征什么?

    • A. 新朋友
    • B. 旧友与温暖
    • C. 旅行的鸟
  3. 诗中“琴心欲寄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无奈
    • B.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C.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但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孤独,而《再答黄丈见示韵》则更多地展现了对自然与友谊的热爱。
  • 《登高》: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的感慨,主题相似但情感基调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姚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