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翰洪公舜俞哀诗二首》
时间: 2024-09-19 21:24: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昔端平典册新,三麻九制笔如神。
内庭唤作真学士,晚辈推为老舍人。
垂死遗言尤苦口,平生谏疏最婴鳞。
建功不作于潜死,谁为君王说厚伦。
白话文翻译:
我回忆起昔日的端平年间,典籍刚刚整理完成,三麻九制的笔法如同神助。
内廷里称他为真正的学士,晚辈们则称他为老资格的学者。
他在临终前留下的遗言尤为苦口,生前的谏言大多被忽视。
他虽未能在隐秘中建立功业,谁来为君王阐述厚德的道理呢?
注释:
- 端平:指宋代的一个年号(1234-1235年),这里指代那个时代。
- 三麻九制:古代书法笔法的术语,形容其技艺高超。
- 内庭:指朝廷或皇宫的内廷。
- 真学士:指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受到尊重。
- 老舍人:老资格的学者,通常指年长或者资历深厚的人。
- 垂死遗言:临终前留下的话,通常意味着重要的教诲或警告。
- 谏疏:指劝谏的文章或言辞。
- 婴鳞:比喻被重重束缚,无法施展才能。
- 潜死:指隐居而不被重用的死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师孟,号天池,宋代诗人,尤以词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时事,风格严谨而深沉,常表达对社会和政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克庄对“洪公”的追忆,表达对逝去的学者的怀念和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感慨,体现了他对真学士的尊崇与对谏言未被重视的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洪公的回忆,展现了刘克庄对真正学者的崇敬与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思。开篇即以“忆昔”引入,回忆起那个书籍整理的时代,展现出对知识的尊重。接着,通过对洪公的描绘,对其才华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学术的追求和对人才的渴望。诗中“垂死遗言尤苦口”,流露出对社会与君王的忠告未被采纳的无奈,表明了知识分子在政治环境中的困境与挣扎。整首诗在怀念与感慨中透出深邃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学术与政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昔端平典册新:回忆起端平年间,书籍刚刚整理完成,象征知识的复兴。
- 三麻九制笔如神:强调书法技艺的高超,突显洪公的才华。
- 内庭唤作真学士:在朝廷内被称为真正的学者,显示其地位与尊重。
- 晚辈推为老舍人:后辈尊敬地称其为老资格的学者,体现其影响力。
- 垂死遗言尤苦口:临终前的教诲极为重要,反映出诗人的痛心。
- 平生谏疏最婴鳞:生前的谏言却被忽视,表达对时局的失望。
- 建功不作于潜死:隐居的他未能建功立业,暗指对才华的不公。
- 谁为君王说厚伦:感叹无人能为君王讲述道德伦理,揭示社会的缺失。
修辞手法:
- 对仗:多个句子结构对称,如“垂死遗言”与“平生谏疏”形成对比。
- 隐喻:以“婴鳞”形象化表达困境,增强情感的共鸣。
- 排比:通过句式的排比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与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洪公的追忆,表达了对真正学者的敬仰及对社会政治现状的无奈和忧虑。诗中强调了知识的价值与学者的责任,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端平: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繁荣。
- 真学士:代表真正的知识分子,具备道德与才华。
- 谏疏:象征着忠诚与责任,表达对社会的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端平”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年号?
- A. 宋代
- B. 明代
- C. 元代
- D. 唐代
-
“垂死遗言尤苦口”中“苦口”意思是?
- A. 苦涩的口味
- B. 忠告难以接受
- C. 口水多
- D. 吃得苦
-
诗中提到的“老舍人”是指什么?
- A. 年长的学者
- B. 一种职业
- C. 一种身份
- D. 一种书籍
答案:
- A. 宋代
- B. 忠告难以接受
- A. 年长的学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社会与历史的深刻反思,但焦点更多在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命运。
- 白居易《琵琶行》:通过音乐传达情感,侧重于个人经历与社会背景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