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五 戊戍自寿》
时间: 2025-01-01 15:01: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其五 戊戍自寿
作者: 程珌 〔宋代〕
渤澥东南界,西北倚昆崙。
当时推步,但知宇内有乾坤。
午夜风轮微转,驾我浮空泛景,
一息过天垠。俯视人间世,
渺渺聚沤尘。挽天吴,摩海若,
吐还吞。宁用计年,
八十阳九又三阴。
要自白榆星外,直至黑流沙底,
山与泽俱平。不论初末度,
一色界如银。
白话文翻译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东南渤海与西北昆仑之间的辽阔场景,表达了他对宇宙的深刻感悟。午夜的微风轻轻吹动,作者在空中漫游,俯瞰人间的渺小与尘世的纷扰。他感叹时间的流逝,虽然人生已近八十,但仍然希望能超越时空的界限,直到那遥远的黑流沙底,山川与水泽都在此刻显得平静而统一。无论是时间的开始或结束,眼前的世界宛如一片银色的光辉,充满了宁静与和谐。
注释
- 渤澥:指渤海,位于中国北方。
- 昆崙: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脉,象征高大与神秘。
- 午夜风轮:形象描绘夜晚的微风,带有动感。
- 浮空泛景:意指在空中悠然自得地欣赏景色。
- 聚沤尘:形容人间的纷扰与喧嚣。
- 八十阳九又三阴:指人生的年岁,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白榆星:一种星宿,象征遥远与神秘。
- 黑流沙底:指遥远而未知的地方,象征人生的尽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珌,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洒脱的个性与深邃的思想,擅长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戊戍年,正值作者年老之际,借此诗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宇宙的思考,同时也是对自己寿辰的庆祝。
诗歌鉴赏
程珌的《沁园春 其五 戊戍自寿》以其开阔的视野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诗中,作者通过描绘渤海与昆仑的宏伟景象,表现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特别是“午夜风轮微转”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轻盈与宁静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世间的纷扰都与他无关。
在俯视人间的描写中,作者用“渺渺聚沤尘”来形象化人间的繁杂与无常,显示出他在高处对人世的洞察与冷静。接下来,诗人通过“挽天吴、摩海若”的描写,展现了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仿佛他在与天地对话,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空间的超然理解。
最后,诗中提到“八十阳九又三阴”,不仅是对自身年岁的反思,更是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尽管岁月已逝,作者却希望能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一种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这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渤澥东南界,西北倚昆崙:阐明诗人所处的地理背景,表明他对广阔天地的感知。
- 当时推步,但知宇内有乾坤: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的认识与探索。
- 午夜风轮微转: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轻柔之感。
- 驾我浮空泛景:表达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享受。
- 俯视人间世,渺渺聚沤尘:呈现出对人世喧嚣的观察与反思。
- 挽天吴,摩海若,吐还吞: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互动。
- 宁用计年,八十阳九又三阴:反思时间与生命的意义。
- 要自白榆星外,直至黑流沙底:表达了对人生极限的探索与追求。
- 山与泽俱平,不论初末度:强调了生命的平等与统一。
- 一色界如银:最终描绘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聚沤尘”比喻人世的纷扰。
- 拟人:如“风轮微转”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东南界,西北倚”,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生的意义与时间的流逝,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呼应了自然的广袤与生命的短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渤海:象征辽阔与深邃,带有历史的厚重感。
- 昆仑:代表高远与神秘,传达对自然的敬畏。
- 午夜:暗示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白榆星:象征遥远的梦想与追求。
- 黑流沙:代表未知的未来与人生的终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渤澥”指的是哪个海?
- A. 渤海
- B. 黄海
- C. 南海
- D. 东海
-
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愤怒
- B. 无所谓
- C. 反思与追求
- D. 忽视
答案: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程珌《沁园春 其五》与苏轼《水调歌头》均表达出对时间与人生的思考,但程珌更加强调宇宙的广阔,而苏轼则着重于个人的情感与哲理。
参考资料
- 诗词选集《宋诗三百首》
- 相关研究书籍《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