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学士院端午帖子二》

时间: 2025-01-19 23:37:17

出磨玉尘除旧廪,奉箱彩缕看新丝。

一年丰乐今将半,雨殿欢声外得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
出磨玉尘除旧廪,
奉箱彩缕看新丝。
一年丰乐今将半,
雨殿欢声外得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气氛和丰收的喜悦。诗的意思是:在磨坊中,旧的尘埃已经被清除,新的物品正在准备;彩缕的箱子里装着新丝,令人欢喜。时至今日,丰收的时节已经过了一半,外面雨殿传来的欢声让我得知这个消息。

注释

  • 磨玉:磨制玉器的地方,象征精致和细腻的工艺。
  • :这里指旧物的尘埃,象征过去的事物。
  • :粮仓,指存放粮食的地方。
  • 彩缕:彩色的丝线,象征节日的装饰。
  • 丰乐:丰收的乐趣,象征着一年中丰收的季节。
  • 雨殿:指雨中的殿堂,可能象征着自然的声音。

典故解析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于纪念屈原,诗中提到的“新丝”与“彩缕”可能与端午节的习俗有关,如系五色丝线、包粽子等,体现了节日的庆祝与丰收的喜悦。诗中提到的“雨殿”,也可能象征着自然界的声音与生命的蓬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与弟苏轼齐名。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端午节期间,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节日氛围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丰收的重视与庆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端午节的氛围,诗人通过对“磨玉”、“彩缕”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喜庆和丰收的希望。诗中以“出磨玉尘除旧廪”开头,暗示着过去的尘埃被清除,新的一年充满了希望。接着通过“奉箱彩缕看新丝”,展示了节日中人们的欢喜与期待。最后,诗人以“一年丰乐今将半”总结时光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丰收与快乐,而“雨殿欢声外得知”则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心的共鸣,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

诗词解析

  • 出磨玉尘除旧廪:通过“磨玉”来象征对过去的清理,旧的粮仓也被清除,暗示着新生活的开始。
  • 奉箱彩缕看新丝:彩缕的箱子代表了节日的装饰,而新丝则暗示新生命的孕育。
  • 一年丰乐今将半:时间的流逝让人感慨,丰收的季节已过半,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
  • 雨殿欢声外得知:从外部的声音感知到节日的气氛,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通过生动的描写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意象分析

  • 磨玉:象征着细致与纯净,代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彩缕:象征节日的喜庆与欢乐,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 丰乐:反映了一年中的丰收与幸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磨玉”意味着什么?

    • A. 过去的清理
    • B. 新的开始
    • C. 生活的繁琐
    • D. 以上皆是
  2. “彩缕”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贫困
    • B. 节日的装饰
    • C. 自然的声音
    • D. 过往的回忆

答案

  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端午日赐衣》
  • 李白的《端午登高》

诗词对比: 杜甫与苏辙的端午诗作都描绘了节日的情景,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倾向于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苏辙则侧重于生活的乐趣与丰收的希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选》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苏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从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