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姜笠人》

时间: 2025-01-17 09:29:05

离离瓣染红绡色,细细丛抽紫玉丝。

忽触子规声里事,曲阑庭院暮春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姜笠人
作者: 伍光瑜 〔清代〕
离离瓣染红绡色,
细细丛抽紫玉丝。
忽触子规声里事,
曲阑庭院暮春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情感。第一句“离离瓣染红绡色”意指花瓣如绡布般染上了红色,鲜艳而生动;第二句“细细丛抽紫玉丝”形容细细的花朵如紫色玉丝般缠绕生长。接着,诗人忽然听到了子规鸟的叫声,这让他回想起往事,最后一两句描绘了在曲阑庭院中度过的暮春时光,渗透着一种淡淡的惆怅。


注释:

字词注释:

  • 离离:形容花朵繁茂的样子。
  • :花瓣。
  • 红绡:红色的绡布,形容色彩鲜艳。
  • 细细:形容细小、精致。
  • :丛生、丛聚。
  • :生长、发芽。
  • 紫玉丝:形容紫色的丝线,象征柔美。
  • 子规:一种鸟,叫声哀怨,常与思念、离别相关。
  • 曲阑:曲折的栏杆,常见于园中,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
  • 庭院:指院子,通常是居住环境的一部分。
  • 暮春:春天快要结束的时间。

典故解析:

  • 子规:古代诗词中常用,象征离别与思念。古人常借鸟鸣表达情感,尤其是子规的叫声,常使人联想到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伍光瑜,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主要以诗词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春末夏初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花鸟景象,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变化。


诗歌鉴赏:

《题姜笠人》运用了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与惆怅。开头两句通过鲜艳的花瓣和紫色的丝线,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繁华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此时,诗人似乎被这种美丽所吸引,然而随着“忽触子规声里事”的转折,诗歌的情感基调悄然变化,开始引向一种深沉的思考与回忆。子规的叫声不仅打破了春日的宁静,也引发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最后一句“曲阑庭院暮春时”则把时空拉回到现实,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又略显伤感的场景,庭院的曲阑与暮春的氛围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这种对比与转折,使得整首诗在轻盈中透出一丝伤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离离瓣染红绡色:花瓣繁茂,色彩鲜艳,给人以生机与活力。
  2. 细细丛抽紫玉丝:形象地描绘了细小的花朵,象征着春天的柔美与细腻。
  3. 忽触子规声里事:突如其来的鸟鸣声引发了对往事的回忆,转折点。
  4. 曲阑庭院暮春时: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场景,将情感与空间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惆怅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比作红绡,增加了视觉效果。
  • 拟人:子规的叫声仿佛在唤起诗人的思念,使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如“离离瓣染红绡色,细细丛抽紫玉丝”,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色与子规的哀鸣,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往事的思念,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瓣: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紫玉丝:代表着柔美与细腻,寓意生活的细微之处。
  • 子规:象征离别与思念,常与伤感情绪相联系。
  • 曲阑庭院:代表一个温馨的生活空间,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个词与“红绡”相对应?

    • A. 绿色
    • B. 蓝色
    • C. 紫色
    • D. 红色
  2. “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离别与思念
    • C. 自然
    • D. 和平
  3. 诗中的“暮春”指的是哪个季节的结束?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答案:

  1. D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战乱带来的忧愁,与伍光瑜的细腻情感形成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则通过描绘夜景与历史的结合,表达对历史的思考,风格上更加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

这些书籍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清代诗词的风格及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