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赠司空张公安道挽词三首
原文展示:
孤高出世学,豪迈谪仙人。
早岁犹和俗,中年自识真。
定余时发照,尘尽四无邻。
闻道骑箕尾,还应事玉宸。
白话文翻译:
我追求孤高出世的学问,像个被贬谪的仙人那样豪迈。
年轻时仍与世俗为伍,到中年时我才识得真正的自我。
一定会有那么一天,光芒照耀,尘世的喧嚣都将消散,周围没有人相伴。
听说你骑着箕尾云,应该会去朝拜玉宸。
注释:
- 孤高出世学:指追求高远的学问,超脱世俗。
- 谪仙人:指被贬的仙人,形容人品高洁但不得志。
- 和俗:与世俗的人相处,指年轻时的生活状态。
- 识真:认识到真实的自我。
- 定余时发照:期待有一天能展现自己的才能。
- 箕尾:指箕形的云,传说中的仙人骑乘的云朵。
- 玉宸:指天宫或皇宫,象征权势与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政治家,与其兄苏轼齐名,合称“苏门兄弟”。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涉及政治、人生哲理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辙心系朋友张公的情况下,张公身处困境,苏辙通过诗歌表达对其的关怀与鼓励。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学术追求的赞赏,以及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张公的孤高与豪迈,表现了苏辙对其深切的敬佩与关心。诗的开头以“孤高出世学”揭示了张公高远的志向,接着以“豪迈谪仙人”描绘了他像被贬谪的仙人般的气质,表明了他与众不同的精神追求。诗中描写年轻时仍然和世俗为伍,反映了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体现了中年时的顿悟与自我认知。
“定余时发照,尘尽四无邻”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渴望在某个时刻能够光芒四射,超越尘世的喧嚣,达到一种孤独而高远的境界。最后一句“闻道骑箕尾,还应事玉宸”则是对张公未来的祝愿,象征着理想的实现和对更高追求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寄托与鼓励,也表现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高出世学:开篇点出诗人追求高远学问的孤独与志向。
- 豪迈谪仙人:将张公比作谪仙,赞美其风范。
- 早岁犹和俗:自述年轻时未能超脱,生活在世俗中。
- 中年自识真:在经历中逐渐认识到自我。
- 定余时发照:表明期望未来能有更好的发展。
- 尘尽四无邻:想象未来的清净与孤独。
- 闻道骑箕尾:听闻张公的成就与追求。
- 还应事玉宸:祝愿他能在高位上实现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张公比作谪仙,突显其卓然不群的气质。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箕尾与玉宸象征着理想与追求,富有深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与对友人的深情关怀,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真理的执着。
意象分析:
- 孤高:象征着高洁与超脱,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谪仙:象征着不被理解的高人,反映出张公的孤独与豪迈。
- 尘世:代表了世俗的纷扰与喧嚣。
- 箕尾:代表着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 玉宸:象征着权力与荣耀,体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谪仙人”是指什么? A. 一位被贬的神仙
B. 一位文人
C. 一位诗人 -
“尘尽四无邻”中的“尘”指的是什么? A. 灰尘
B. 世俗的纷扰
C. 时间 -
诗人对张公的期望是什么? A. 归隐山林
B. 实现理想
C. 做官发财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另一首表达豪迈情怀的词作。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体现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苏辙《赠司空张公安道挽词三首》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但前者更注重理想与追求,后者则侧重于离别的情感与自然风光。
参考资料:
- 苏辙《全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