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汪琛监簿见赠》

时间: 2025-01-19 14:43:43

连宵暑雨气如秋,过客不来谁与游。

赖有澹台肯相顾,坐令彭泽未能休。

琴疏不办弹新曲,学废谁令致束修。

惭愧邑人怜病懒,共成清净劝迟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连宵暑雨气如秋,
过客不来谁与游。
赖有澹台肯相顾,
坐令彭泽未能休。
琴疏不办弹新曲,
学废谁令致束修。
惭愧邑人怜病懒,
共成清净劝迟留。

白话文翻译:

整个晚上都在下热雨,天气仿佛像秋天一样。过路的人都不来了,谁来陪我一起游玩呢?幸好有澹台(汪琛)愿意关心我,让我在这里不觉疲倦。琴声稀疏,没有新曲可弹;学习荒废,谁来让我重新振作?感到惭愧的是乡里的人们对我这懒惰的病态感到怜惜,大家一起劝我留下来多待一会儿。

注释:

  • 连宵:整夜;指一整夜的时间。
  • 暑雨:夏天的雨。
  • 澹台:指汪琛,诗中提及的好友。
  • 彭泽:指彭泽之宴,典出《东周列国志》,寓意宴会或聚会。
  • 琴疏:琴声稀疏,形容没有弹奏音乐。
  • 束修:指学习和修养,常用于形容读书或学习的状态。
  • 惭愧:感到羞愧。
  • 邑人:同乡、乡里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辙是苏轼的弟弟,二人并称“苏黄”,在文学、哲学上都有深远影响。苏辙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辙与友人汪琛的交往时期,正值夏季炎热的雨天。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关怀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懒惰状态的自省,反映出他在忧郁中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炎热夏季的孤独感和对友谊的渴望。开头两句,“连宵暑雨气如秋,过客不来谁与游”,描绘了一个寂静而湿润的环境,气候的变化象征着心情的变化。诗人感受到夏日的酷热,但心中却渴望着秋天的清凉,显示了他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接下来的两句,“赖有澹台肯相顾,坐令彭泽未能休”,则转向对友人的感激,澹台(汪琛)在此时给予了他关怀。彭泽之宴的提及,暗示着他们之间的友谊与聚会的愉悦,尽管外界的环境不佳,但有友人的陪伴使他感到温暖与放松。

从“琴疏不办弹新曲”到“学废谁令致束修”,诗人自我反省,感到学习的荒废和对音乐的疏远,这种自省让诗歌更显真实与深刻。他对乡里人对他的怜悯感到惭愧,最后一句“共成清净劝迟留”,在清净的环境中,他希望多与友人相聚,进一步体现出对友情的珍视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连宵暑雨气如秋:描绘连夜的雨水使得夏天的气息变得凉爽。
  2. 过客不来谁与游:感受到孤单,过路的人都不来,令他感到失落。
  3. 赖有澹台肯相顾:庆幸有澹台(汪琛)愿意关心他,给他友情的支持。
  4. 坐令彭泽未能休:在这陪伴下,他感到放松,不想离开。
  5. 琴疏不办弹新曲:感到琴声稀疏,自己没有新的曲子可弹,隐含对自己懒惰的自省。
  6. 学废谁令致束修:学习已经荒废,想要重新努力,但没有人来激励他。
  7. 惭愧邑人怜病懒:对乡里人因他懒惰而感到惭愧。
  8. 共成清净劝迟留:在这样的清净环境中,大家劝他多待一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暑雨气如秋”中的“暑雨”与“秋”形成对比。
  • 隐喻:将夏天的雨比作秋天的气息,暗示心情的变化。
  • 情景交融:环境与诗人心情相互交融,形成很强的代入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炎热的夏日中对孤独的感受与对友谊的渴望,同时对自我学习的反思,体现出友情与内心情感的深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暑雨:象征着烦闷与孤独。
  • 澹台:象征友谊与关怀。
  • :象征文化与学习,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邑人:象征家乡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苏轼
    B. 苏辙
    C. 李白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澹台”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诗人的家乡
    C. 友人汪琛
    D. 一种花卉

  3. “琴疏不办弹新曲”中“琴”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学习
    C. 友谊
    D. 生活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苏辙的《次韵汪琛监簿见赠》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与亲人的思念,但苏辙更侧重于友情的温暖与自我反省,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亲人的怀念与无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苏辙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