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葆光蹇师游庐山》
时间: 2025-01-19 14:04:35意思解释
送葆光蹇师游庐山
原文展示
建城市中有狂人,
纵酒骂市无与亲。
敲门访我何逡巡,
头蓬面垢气甚真。
截河引水登昆仑,
下洗尺宅骨髓匀。
告我入室要自门,
仙翁道师岂遗群。
归来插足九陌尘,
独游凝祥芳草春。
萧然孤鹤鸣鸡群,
子欲不死存谷神。
海山微明朝日暾,
丹成寄子勿妄云。
出入无朕穷无垠,相思一笑君乃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在城市中遇到一个狂人,他饮酒狂骂,显得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狂人敲门来访,却迟迟不敢进来,显得非常真实与狼狈。诗人描绘了在昆仑山上截水引流的景象,洗净了身心的疲惫。狂人向诗人请求入室,但仙翁却认为他不属于人群。诗人回到城市,走入尘世的喧嚣,却愿意独自游览那春意盎然的芳草。孤独的鹤在鸡群中鸣叫,表达了对生命的渴望。清晨的海山在阳光下微微发亮,诗人建议狂人寄托心灵的愿望,不要做妄想。出入之间,诗人感到天地无尽,而与狂人的相思一笑则让人感到真实可信。
注释
- 狂人:指的是个性张扬、不受常规束缚的人。
- 截河引水:古代修水利的技艺,象征对自然的改造。
- 昆仑:古代神话中的圣山,象征高远的理想和修行。
- 仙翁:指道教的长者,象征智慧与超然的境界。
- 九陌尘:形容繁华的城市生活。
- 谷神: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之神,象征对生命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词人、政治家,苏轼之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邃的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苏辙游览庐山时,反映了他对世俗的思考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在诗中通过对狂人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与独立精神的追求,同时也对社会的纷扰表示了不满。
诗歌鉴赏
《送葆光蹇师游庐山》是一首兼具哲学思考和审美情趣的诗作。诗中通过对一个狂人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常态的反思。狂人纵酒而骂,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苏辙用“敲门访我何逡巡”这一句,传达出狂人在传统社会中受压迫的无奈,反映了个体在社会中迷失的状态。
接下来的“截河引水登昆仑”则象征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昆仑山是道教与神话中的圣地,代表着超脱与宁静。诗人希望能够借助自然的力量洗净内心的烦恼,追求一种超然的生活状态。
在诗的结尾,苏辙以“出入无朕穷无垠,相思一笑君乃信”总结全诗,表达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真实与信任。通过对狂人的描写,诗人在反思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寄托,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独立思考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建城市中有狂人:在城市中遇到一个个性狂放的人。
- 纵酒骂市无与亲:他醉酒狂骂,显得与社会格格不入。
- 敲门访我何逡巡:敲我的门却犹豫不决。
- 头蓬面垢气甚真:他的头发凌乱,面容不洁,显得异常真实。
- 截河引水登昆仑:象征性地提到修水利与追求理想。
- 下洗尺宅骨髓匀:希望洗净内心的烦恼。
- 告我入室要自门:狂人请求进入,但却显得忐忑。
- 仙翁道师岂遗群:道教的长者如何能忘却人群?
- 归来插足九陌尘:返回城市,参与繁华的生活。
- 独游凝祥芳草春:独自游览春天的美景。
- 萧然孤鹤鸣鸡群:孤独的鹤在鸡群中鸣叫,表现出不同的追求。
- 子欲不死存谷神: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 海山微明朝日暾:清晨的海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 丹成寄子勿妄云:希望狂人能不做妄想。
- 出入无朕穷无垠:在天地之间出入自如。
- 相思一笑君乃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狂人象征了对社会的反叛与对自由的追求。
- 拟人:自然景象如“海山微明”赋予了感情。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增添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狂人:象征叛逆与独立。
- 昆仑:象征理想与超脱。
- 孤鹤:象征孤独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狂人代表什么? A. 社会的反叛
B. 传统的守护者
C. 文人的追求 -
“截河引水”意象体现了什么? A. 对自然的改造
B. 对社会的反叛
C. 对理想的追求 -
诗中提到的“九陌尘”是什么意思? A. 指城市的繁华
B. 指乡村的宁静
C. 指山林的幽静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苏辙与李白的风格对比:
- 苏辙:关注社会与个体,强调内心的探索与思考。
- 李白:追求自由与豪放,常以自然为背景,彰显个人的情感。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同样的主题在不同诗人眼中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体现了各自独特的风格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