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梦。次屏山韵》

时间: 2025-01-19 17:41:29

幻影浮泡,原无凭据。

个中变化纷如缕。

也生欢喜也生愁,其间似有通神处。

念切情真,千头万绪。

相逢未准飘然去。

轻如蝴蝶腻如云,寒衾不耐天明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梦
作者: 顾太清〔清代〕

幻影浮泡,原无凭据。
个中变化纷如缕。
也生欢喜也生愁,其间似有通神处。
念切情真,千头万绪。
相逢未准飘然去。
轻如蝴蝶腻如云,寒衾不耐天明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梦境般的幻影,似乎没有什么真实的依据。梦中变化无常,轻盈如丝,既有欢喜也生愁,似乎在其中有神秘的交汇。思念绵绵,情感复杂,仿佛有千丝万缕交织在一起。相遇未必能够如愿以偿,轻如蝴蝶,腻如云彩,寒冷的被褥无法抵挡天明时的细雨。


注释:

  • 幻影:指梦中或想象中的景象,不真实的影像。
  • 凭据:根据,依据。
  • 纷如缕:变化繁杂,像细丝一样。
  • 通神处:似乎有神灵的交汇之处,表达一种超越现实的感觉。
  • 寒衾:指寒冷的被褥。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轻如蝴蝶”与“腻如云”的意象,常见于古诗,象征着轻盈与柔和,表现出梦境的轻巧与缥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太清,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感情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常以梦境和情感为题材,展现内心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梦境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踏莎行 梦》是一首充满梦幻色彩的词作,运用了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梦中的幻影和情感的交织。开篇提到“幻影浮泡”,即强调了梦境的虚幻和不确定性,随后的“个中变化纷如缕”则进一步展现了梦境的复杂性和变化无常。诗中既有欢喜又有愁绪,体现了人们在梦境中常常会经历的复杂情感。

“念切情真,千头万绪”一句,深刻地表达了思念的情感,仿佛千丝万缕的情感交织在心头,无法解开。而“相逢未准飘然去”则表现了对相遇的渴望与不确定,暗示了人生中许多美好的相遇并不总能如愿以偿。

结尾的“轻如蝴蝶腻如云,寒衾不耐天明雨”则将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现得淋漓尽致,轻盈的梦境无法抵挡现实的寒冷与无情。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人们对梦境和情感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梦的追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幻影浮泡,原无凭据:梦中的幻影如浮泡般轻盈,毫无实际依据。
  2. 个中变化纷如缕:梦境中的事物变化繁杂,像细丝一样难以捉摸。
  3. 也生欢喜也生愁,其间似有通神处:在梦中既有喜悦也有忧愁,似乎有超自然的交汇。
  4. 念切情真,千头万绪:思念的情感真切而复杂,仿佛是千丝万缕交织在一起。
  5. 相逢未准飘然去:相遇的结果并不确定,可能会如愿而去。
  6. 轻如蝴蝶腻如云,寒衾不耐天明雨:梦境轻盈如蝴蝶,现实的寒冷让人难以忍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轻如蝴蝶”、“腻如云”比喻梦的轻盈和柔和。
  • 对仗:如“欢喜愁”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意。
  • 拟人:情感被赋予生命,表现出深厚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复杂情感的深思,展现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幻影:象征梦境的虚幻和不可捉摸。
  • 蝴蝶:象征轻盈、自由与美好。
  • :象征柔和、变化与不可捉摸。
  • 寒衾:象征现实的冷酷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幻影浮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梦境的真实
    • B. 梦境的虚幻
    • C. 梦境的复杂
    • D. 梦境的美好
  2. 填空题:诗中提到“轻如__腻如__”,分别是指什么?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相逢未准飘然去”表达了对相遇的绝对信心。(对/错)


答案:

  1. B
  2. 蝴蝶;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梦境,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描写。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的理想,意象比较宏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顾太清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