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越山青断西陵浦》
时间: 2025-01-19 19:45:24意思解释
桃源忆故人·越山青断西陵浦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原文展示
越山青断西陵浦。一片密阴疏雨。潮带旧愁生暮。曾折垂杨处。桃根桃叶当时渡。鸣咽风前柔橹。燕子不留春住。空寄离樯语。
白话文翻译
越山的青色与西陵的渡口交汇断开,密密的阴云伴随着细雨飘洒。潮水带着旧时的忧愁在黄昏时分涌来。曾经在垂杨树下折下的柳条,如今桃根桃叶也已渡过了那段时光。柔橹在风前轻声哀鸣,燕子却不再停留春天的驻足,只是空留离船时的言语。
注释
- 越山:指越岭的山脉。
- 西陵浦:西陵的渡口。
- 密阴疏雨:浓密的阴云与稀疏的细雨。
- 潮带旧愁生暮:潮水带来了往日的忧愁,暮色降临时更加显得伤感。
- 曾折垂杨处:曾经在垂杨树旁折下的柳条。
- 桃根桃叶:指桃树的根和叶,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
- 鸣咽风前柔橹:在风中轻声哀鸣的船橹。
- 燕子不留春住:燕子不再停留,象征着春天的流逝。
- 空寄离樯语:只剩下离船时的言语,空虚无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字文英,号云谷,宋代婉约派词人。他的词风细腻、情感真挚,擅长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吴文英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桃源忆故人》写于吴文英思念故人之际,表现了他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故人的无尽思念。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桃源忆故人》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婉约词,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全词以描绘自然景色为引子,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融,构建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开头的“越山青断西陵浦”,以山水为背景,形成了一种遥远而又模糊的意境,似乎在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接下来的“密阴疏雨”,更是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
在“潮带旧愁生暮”一句中,诗人通过潮水的涌来,象征着记忆的涌动,带来了往日的忧伤。此时,黄昏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思念之情。接着,“曾折垂杨处”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桃根桃叶则象征着美好记忆的延续。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感慨,展现了对故人和往昔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而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越山青断西陵浦:描绘了山水间的遥远景象,暗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一片密阴疏雨:通过阴雨表现诗人内心的愁苦。
- 潮带旧愁生暮:潮水象征着记忆的涌动,黄昏时分更显得忧伤。
- 曾折垂杨处: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寄托了对故人的思念。
- 桃根桃叶当时渡:象征着过去的美好与离别的无奈。
- 鸣咽风前柔橹:船橹在风中轻声哀鸣,增添了悲伤的氛围。
- 燕子不留春住:燕子的离去象征着春天的逝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空寄离樯语:只剩下离船时的言语,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潮水比作往日的忧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柔橹鸣咽,赋予了无生命的物体以情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具感染力。
- 对仗:诗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怀念故人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为主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失去的无奈,情感细腻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越山:象征着遥远的距离与思念的情感。
- 西陵浦:寄托着对故乡的眷恋。
- 密阴疏雨:浓厚的情感氛围,体现了诗人的忧伤。
- 桃根桃叶: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过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越山青断西陵浦”指的是: A. 一座高山
B. 山与水的交汇
C. 一个古老的渡口 -
“潮带旧愁生暮”中的“潮”象征着: A. 时间的流逝
B. 自然的力量
C. 诗人的忧愁 -
“燕子不留春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留恋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C. 对故人的思念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吴文英的《桃源忆故人》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但吴文英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思念,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对亲人的直接情感,表现出一种伤感的细腻与柔软。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