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流离万里偶生还,暂得安阳一日闲。
飞盖曳裾何处去,西园不见见青山。
白话文翻译:
经历万里流离,偶然得以生还,暂时在安阳享受一天的闲适。
可是那飘扬的长裙和轻盈的衣袍又要去往何处呢?在西园中却再也看不见青山的身影。
注释:
- 流离:流浪、辗转,指生活不安定。
- 安阳: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古时为重要的城市。
- 飞盖:指轻盈的衣服或帷幕,形象化地描绘出人轻盈的姿态。
- 曳裾:拖着衣裳,形象地描述出一种悠闲的状态。
- 西园:指诗人所处的某个园林,象征着宁静的环境。
- 青山:象征美好、安宁的自然景色,表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典故解析:
该诗并没有直接引用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流离”与“青山”反映出作者对生活不安与自然美好之间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安阳曾是许多士人向往的地方,正如诗人洪皓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渴望寻求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皓(约1040-1111),字子真,号白石,北宋末年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现个体的浮沉与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政治动荡、社会动乱的时代,洪皓身处困境中,常常以诗歌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邺都》是一首充满了对人生无常与自然美好向往的诗作。开篇的“流离万里偶生还”直接表达了诗人经历了许多磨难后,终于有一刻的喘息与安宁。这种流离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漂泊,更是心灵上的焦虑与不安。诗人在安阳这片土地上找到了一丝宁静,但随之而来的又是对未来的迷惘与不确定。
“飞盖曳裾何处去”一句,诗人用飘扬的衣袍来象征人生的无常与漂浮,仿佛在诉说着自己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这里的“何处去”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询问,更是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而“西园不见见青山”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失落感,曾经美好的景象如今已不复存在,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在此刻变得遥不可及。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营造出一种既有宁静又有迷茫的氛围,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对青山的失去,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流离万里偶生还:经过漫长的流浪,幸存下来。
- 暂得安阳一日闲:在安阳得到一天的安宁与闲适。
- 飞盖曳裾何处去:轻盈的衣服随风飘动,去向何方?
- 西园不见见青山:在西园中,再也看不见青山的身影,暗示失去的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飘动的衣服比喻为流动的生活状态,体现出生活的轻盈与无常。
- 对仗:前后句构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流离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流离:象征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 安阳:象征暂时的避风港,代表着内心的渴望与宁静。
- 飞盖曳裾:象征自由与轻盈,同时也暗示着流动与不定。
- 青山:象征自然的永恒与美好,是诗人内心向往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安阳”是指哪个地方? A. 河南
B. 湖北
C. 河北 -
诗人对未来的感受是:
A. 确定
B. 迷茫
C. 快乐 -
“流离万里”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家乡的怀念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憧憬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尽管背景不同,但情感基调相近。
- 陶渊明的《饮酒》则通过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与《邺都》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洪皓传记与诗歌研究》
以上内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邺都》的诗意与背景,感受诗人洪皓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