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斗尽纤腰一两枝,
水仙王庙日斜时。
青青不许游人折,
细叶如颦更泥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水边的柳枝上,纤细的腰身微微弯曲,正值水仙王庙的斜阳时分。
这青青的柳条不允许游人去折,细细的叶子如同愁眉,谁又能在泥土中找到它的踪迹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斗尽:形容柳枝的轻盈,像是在争斗中展现出的纤细之姿。
- 纤腰:形容柳枝的细长,优雅。
- 水仙王庙:指的是在西湖附近的一个著名庙宇。
- 日斜:指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光线柔和而温暖。
- 青青:形容柳树的颜色,生机勃勃。
- 不许游人折:表达柳树的保护意识,暗含对游人行为的警惕。
- 细叶如颦:细长的叶子像是愁眉不展,表达了柳树的忧愁。
- 更泥谁:这里的“泥”可理解为泥土,暗指柳树与大自然的结合。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水仙王庙”是西湖的一个著名景点,常吸引游人,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柳树在古诗中常象征柔美、忧愁,与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相得益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厉鹗(约1672年-约1740年),字惟简,号逸云,清代诗人,生于福建,后移居南昌。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作品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自然的美。
创作背景:
《西湖柳枝词》是厉鹗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是对游人行为的警惕,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珍视。清代时期,西湖已经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的深情与保护的愿望。
诗歌鉴赏
《西湖柳枝词 其二》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的诗。诗中通过对西湖柳枝的描绘,生动展现了西湖的自然风光。首句“斗尽纤腰一两枝”,用“斗尽”传达出柳枝的轻盈和优雅,仿佛在风中轻轻摇曳,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接着“水仙王庙日斜时”,诗人将时间与空间结合,营造出温柔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那温暖的下午。
在后两句中,诗人以“青青不许游人折”表达了对自然的保护意识,柳树自有其生命与美丽,不应被轻易破坏。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重要,因为随着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追逐,环境与生态的保护显得尤为必要。最后一句“细叶如颦更泥谁”则通过细叶的形象,传达出一种愁苦与思索,似乎在呼唤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珍惜。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表现出清代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游人行为的温柔劝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斗尽纤腰一两枝:描写柳枝的细长和柔美,斗尽暗示柳树在风中摇曳,展现出一种灵动的美。
- 水仙王庙日斜时:将时间地点结合,营造出温暖的西湖午后,增添了诗的画面感。
- 青青不许游人折:表达了柳树对游人的一种“保护”,反映出对自然的珍惜与敬畏。
- 细叶如颦更泥谁:通过“颦”字传达出一种愁苦情感,暗示柳树在面对人类活动时的无奈与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细叶比作愁眉,形象生动,体现了柳树的情感。
- 对仗:如“斗尽”和“日斜时”,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柳树被赋予人的情感,提升了作品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柳枝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游人行为的反思,提倡珍惜自然环境的意识,具有深刻的生态伦理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枝:象征柔美和生命力,且在传统文化中常与离愁别绪相关联。
- 水仙王庙:连接了自然与人文,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景色的向往。
- 细叶:代表脆弱和敏感,反映了自然在面对人类时的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水仙王庙”是指哪个地方?
A. 南京
B. 西湖
C. 长江
D. 黄山 -
“细叶如颦”这句中的“颦”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忧愁
D. 欢乐 -
诗中柳枝的形象主要象征什么?
A. 刚强
B. 柔美与生命
C. 冷漠
D. 历史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情的结合。
- 李白的《庐山谣》:对自然的热爱和关注。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在描绘自然美和人类情感方面的不同表现。王之涣更强调壮阔的景色,而厉鹗则细腻入微,更关注柳树的情感与环境的互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西湖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