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阮隐居》
时间: 2025-01-04 14:10: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贻阮隐居
作者:杜甫
陈留风俗衰,人物世不数。
塞上得阮生,迥继先父祖。
贫知静者性,自益毛发古。
车马入邻家,蓬蒿翳环堵。
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
寻我草径微,褰裳蹋寒雨。
更议居远村,避喧甘猛虎。
足明箕颍客,荣贵如粪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陈留地区风俗的衰败,人物稀少的景象。诗人提到在边塞得到了阮生,远远地继承了他的父祖之业。虽然贫困,但他知道宁静的性情,反而使得毛发愈加苍老。邻居家车马往来,蓬蒿遮住了墙壁。清雅的诗歌更需要靠近道德,识别人心的艰辛。寻求我那微小的草径,提起衣裳踏入寒雨。更是商讨居住远村,避开喧闹如同猛虎。明白了箕颍的客人,荣华富贵如同粪土。
注释
- 陈留:古地名,今河南省。
- 阮生:指阮籍,古人以清高自守。
- 蓬蒿:指杂草,形容环境的荒凉。
- 清诗:指高雅的诗歌。
- 箕颍:地名,常指士人之所,象征名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动乱,诗风沉郁,常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创作背景
杜甫晚年居无定处,困于战乱,生活贫困,心中充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风俗的感慨。
诗歌鉴赏
《贻阮隐居》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思考。诗中开头两句,借陈留的衰落,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涣散,紧接着以阮籍的身影,表达出对清高隐士生活的向往。杜甫通过“贫知静者性”的自省,表现出对清静生活的理解和珍视。接着,描写邻家车马喧闹,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喧嚣的厌倦。
诗中“寻我草径微,褰裳蹋寒雨”一句,生动展现了诗人寻求隐居之地的情景,表现出他对自然和宁静的渴望。最后,诗人更是直言“荣贵如粪土”,表达出对世俗名利的轻蔑与超脱。整首诗在描绘隐居理想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流露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陈留风俗衰,人物世不数。:描写陈留地区的风俗衰退,人口稀少,暗示社会的动荡。
- 塞上得阮生,迥继先父祖。:提到阮籍,意指继承了高洁的精神。
- 贫知静者性,自益毛发古。:贫穷的境遇让他更加懂得内心的宁静。
- 车马入邻家,蓬蒿翳环堵。:邻近的喧嚣与杂草丛生的环境形成对比。
- 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清雅的诗歌更需要道德的支撑和对人心的理解。
- 寻我草径微,褰裳蹋寒雨。:表达寻求隐居之地的渴望,情景生动。
- 更议居远村,避喧甘猛虎。:更希望远离喧嚣,保护自己的内心。
- 足明箕颍客,荣贵如粪土。:揭示对名利的轻视,强调内在的精神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荣贵如粪土”,比喻世俗名利的无价值。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批判了当时社会的浮华,体现出对内心宁静和高洁精神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陈留:象征衰退的社会风俗。
- 阮生:代表隐士的清高。
- 草径:隐居的自然环境。
- 寒雨:象征孤独与清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甫在诗中提到的“阮生”指的是谁?
- A. 李白
- B. 阮籍
- C. 王维
-
诗中“荣贵如粪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名利的追求
- B. 对名利的轻视
- C. 对财富的渴望
-
诗人向往的生活是怎样的?
- A. 富贵繁华
- B. 清静隐居
- C. 热闹喧嚣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王维《终南山》:同样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
- 陶渊明《桃花源记》:强调理想化的隐居社会,与杜甫的现实思考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