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倚阑令 中秋月下,得亚君书,却寄梁溪》

时间: 2025-01-04 12:12:13

天涯远共清光。

怯思量。

道是中秋明月好,夜何长。

长空丹桂飘香。

对金樽、谁诉离肠。

报我黄花佳会近,记重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愁倚阑令 中秋月下,得亚君书,却寄梁溪
作者: 高旭 〔清代〕

天涯远共清光。怯思量。
道是中秋明月好,夜何长。
长空丹桂飘香。对金樽谁诉离肠。
报我黄花佳会近,记重阳。

白话文翻译:

在这遥远的天涯,共同欣赏着明亮的月光,心中却忐忑不安。
听说中秋的明月是多么美丽,但夜晚却是如此漫长。
天空中丹桂飘散着香气,面对着金杯,我又向谁倾诉这份离愁?
请告诉我,黄花的佳会即将来临,我还记得重阳的节日。

注释:

  • 天涯:指遥远的地方,常用来形容相隔很远的人。
  • 怯思量:心中忐忑不安,反复思量。
  • 丹桂:指桂花,象征着中秋。
  • 金樽:金色的酒杯,象征饮酒聚会。
  • 离肠:离别之情,形容思念。
  • 黄花:即重阳节的菊花,象征长寿和重阳节的庆祝。

典故解析:

  •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象征团圆。
  • 重阳:指农历九月九,是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有登高避灾、长寿的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旭,清代诗人,作品以抒情见长,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中秋佳节时写成,正值诗人收到朋友的书信,思念之情在明月之下愈加浓厚。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节日的感慨。

诗歌鉴赏:

《愁倚阑令》是一首充满思乡情和离愁的诗作。诗人在中秋这个象征团圆的节日里,却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惆怅。通过“天涯远共清光”一句,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与明亮的月光结合在一起,映衬出一种深沉的思念。在这里,月光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道是中秋明月好,夜何长”一句,诗人虽提到中秋明月的美好,却也表达了对漫长夜晚的无奈与孤独,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接着,诗人提到“长空丹桂飘香”,桂花的香气在空中弥漫,增添了节日的氛围,但面对金樽,诗人又感到无人与之分享这份情感,突出了他的孤独感。

最后,诗人提到重阳节,表达对未来相聚的期待,虽有离愁,但仍存希望。这种情感的起伏,展现了诗人在节日中复杂的内心世界,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涯远共清光:遥远的地方共赏明月,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2. 怯思量:心中忐忑,反复思索,显示了情感的复杂。
  3. 道是中秋明月好,夜何长:虽说中秋之月美好,但漫长的夜晚却令人感到孤单。
  4. 长空丹桂飘香:桂花飘香,暗示中秋的氛围。
  5. 对金樽谁诉离肠:面对酒杯,向谁倾诉离愁?
  6. 报我黄花佳会近,记重阳:期待重阳佳节的到来,表达对未来团聚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与思念相结合,渲染出孤独的情感。
  • 对仗:如“清光”与“思量”、“香”与“肠”,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对中秋的赞美中,透出离愁与孤独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在佳节时对团圆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团圆与思念。
  • 桂花:象征中秋的祝福与美好。
  • 金樽:象征友谊与聚会。
  • 黄花:象征重阳节的期待与长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天涯远共清光”中的“天涯”指什么?

    • A. 近处
    • B. 遥远的地方
    • C. 自然景观
  2. 诗中提到的“丹桂”象征什么?

    • A. 春天
    • B. 中秋
    • C. 冬天
  3. 诗人提到的“黄花”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
    • B. 重阳
    • C. 端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念之情,背景与情感略有不同,但同样通过月亮的描写传达心绪。
  • 李白《静夜思》:以月亮引发思乡情愫,情感真挚,构思精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