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池阁。风傍晓庭帘幕。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池塘旁,风轻轻拂动着清晨的庭院帘幕。霜打过的树叶尚未凋落,微风中传来乌鸦和喜鹊的惊叫声。我不禁自嘲名利的虚浮,感到与世人渐渐疏远。心中懒散,双脚也随之放松,真希望能在这闲适的地方停留。
注释:
- 秋池阁:指秋天的池塘和楼阁,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
- 风傍晓庭帘幕:晨风轻拂着庭院的帘幕。
- 霜叶未衰吹未落:霜打过的树叶尚未凋落,暗示秋冬交替的时节。
- 半惊鸦喜鹊:乌鸦和喜鹊的叫声略显惊慌,表现出一种生机。
- 自笑浮名情薄:自我嘲讽追逐名利的心态薄弱。
- 似与世人疏略:与世俗人群渐行渐远,表现出一种淡泊的态度。
- 一片懒心双懒脚:形容内心懒散,行动也懒惰。
- 好教闲处著:希望能在这种闲适的环境中长久停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学识而闻名,作品涵盖诗、词、文、书法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
《谒金门·秋兴》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政治动荡、社会变迁之际。诗人在经历了官场的波折及个人的失意后,常常流露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诗的开头,描写了秋池和晨风,构建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霜叶未衰,显示出秋天的美丽与脆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接着,作者用“半惊鸦喜鹊”这一意象,传达出自然界中生命的活力与惊慌,仿佛在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
在情感上,苏轼自嘲对名利的追求,感受到内心的空虚与疏离,体现出他对世俗的淡薄态度。最后一句“好教闲处著”更是流露出诗人渴望闲适生活的心声,反映出他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理想的向往。
整首词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与深刻的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现出苏轼独特的生活哲学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池阁:引入秋天的背景,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风傍晓庭帘幕:描绘了清晨的宁静,营造出一种舒适的氛围。
- 霜叶未衰吹未落:表现出秋天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
- 半惊鸦喜鹊:自然界的呼应,暗示生命的活力。
- 自笑浮名情薄:对自己追求名利的反思,表现出内心的矛盾。
- 似与世人疏略:表达与世俗的渐行渐远,体现淡泊的心态。
- 一片懒心双懒脚:描绘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 好教闲处著:愿意在闲适的环境中长久停留,反映对自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隐喻内心的感受。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以人的情感,如“霜叶未衰”。
- 对仗:整首词的结构严谨,形成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名利的淡薄,表现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体现出一种洒脱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池:象征着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霜叶:生命的脆弱,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鸦喜鹊:生命的活力与惊慌,代表自然界的生机。
- 懒心懒脚:闲适与放松的心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谒金门·秋兴》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
诗中“霜叶未衰”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秋天的美丽
B. 生命的脆弱
C. 自然的变化
D. 诗人的感伤 -
诗中表达了对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轻视与淡泊
C. 忽略
D. 争夺
答案:1.C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苏轼的《谒金门·秋兴》都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但杜甫的作品更倾向于对国家与民生的忧虑,而苏轼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苏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