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

时间: 2025-01-06 12:03:09

呼鬟花下扫莓苔。

玉几更安排。

秦筝弹出宫商调,正林际、好月初来。

柱促分明,弦多宛转,风露落闲阶。

遥看北斗挂城隈。

击缶共徘徊。

曲成虚忆青蛾敛,更调急玉指堪哀。

娇入曼声,怨凝繁手,传得美人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丛花

呼鬟花下扫莓苔。玉几更安排。
秦筝弹出宫商调,正林际好月初来。
柱促分明,弦多宛转,风露落闲阶。
遥看北斗挂城隈。击缶共徘徊。
曲成虚忆青蛾敛,更调急玉指堪哀。
娇入曼声,怨凝繁手,传得美人怀。

白话文翻译

在花下呼唤着,扫去地上的莓苔,重新安排玉石桌子。
秦筝弹奏出优美的宫商调,正好在林边的明月初升时。
柱子在月光下格外分明,琴弦宛转悠扬,风露轻轻落在闲暇的台阶上。
遥远地望去,北斗星在城边挂着,击鼓声中我们徘徊。
曲调中似乎勾起了对青蛾的思念,而急促的弹指更显得凄凉。
娇美的声音在曼妙的旋律中回荡,怨恨凝集在繁复的指尖,传达着美人的忧伤。

注释

  • 呼鬟:呼唤美丽的女子或侍女。
  • 莓苔:指苔藓,一种生长在潮湿环境的植物,常见于石缝或地面。
  • 玉几:玉制的桌子,象征着高雅。
  • 秦筝:一种古老的弦乐器,常用于吟唱。
  • 宫商调:古代音乐的调式,寓意曲调的优美。
  • 北斗:指北斗七星,象征着方向和指引。

典故解析

  • 青蛾:古代传说中的美女或神仙,常用于表达对美人的怀念与思念。
  • 曼声:形容柔和动听的声音,常用于描绘女子的歌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求可是清代的诗人,擅长诗词与音乐,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情冷暖,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表达了诗人对美的怀念与对音乐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雅士的崇尚与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一丛花》以细腻的笔触揭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诗中描绘的花影、月光、音乐、以及人们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卷。诗的开篇便以“呼鬟”引入,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接下来的描写中,秦筝的音乐与月光的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同时,通过对柱子、琴弦和风露的描写,诗人将自然与人文情感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在情感层面,诗中充满了对美人怀念的情绪,尤其是在“娇入曼声,怨凝繁手”一句中,展现了对美人深厚的情感与忧伤。这种情感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也可以看作是对时代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感慨,透过音乐与自然,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向往。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第1句:呼唤着美人,清扫花下的莓苔,表现出一种细致的生活态度。
    • 第2句:玉几的重新安排,突显出诗人对生活环境的美化与关注。
    • 第3句:秦筝的音乐在月光下响起,强调音乐与自然的结合。
    • 第4句:北斗的出现,象征着方向感与思念的寄托。
    • 第5句:音乐的急促与悲哀,表现出对美人情感的复杂性。
    • 第6句:曼妙的声音与怨恨交织,传达出深切的情感。
  2.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娇入曼声”,将声音与美人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如“风露落闲阶”,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柱促分明,弦多宛转”,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美、音乐、思念为主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美人深切的怀念。

意象分析

  • :象征美丽与生命的短暂。
  • :象征宁静与思念。
  • 秦筝:象征音乐的优雅与情感的寄托。
  • 北斗:象征方向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呼鬟”指的是什么? A. 呼唤美人
    B. 呼叫朋友
    C. 呼唤动物

  2. “秦筝”是一种什么乐器? A. 笛子
    B. 弦乐器
    C. 鼓

  3. 诗中提到的“北斗”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方向与希望
    C. 战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陆求可的《一丛花》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有对月光的描绘,但前者更注重音乐与情感的交融,后者则强调孤独与豪情。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陆求可诗集》
  • 《古代音乐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