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八节滩
乱石泻溪流,跳波溅如雪。
往来川上人,朝暮愁滩阔。
更待浮云散,孤舟弄明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八节滩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愁苦情绪。乱石激流奔泻而下,波涛跳跃,水花四溅如飞雪。往来的人们在滩边徘徊,朝夕之间都因滩宽而感到忧愁。更希望浮云散去,孤舟在明月下轻轻摇荡。
注释:
- 乱石:指杂乱无序的石头,形容溪流激烈的状态。
- 泻溪流:形容溪流奔涌而下,奔流不息的样子。
- 跳波:形容水波跳跃的样子。
- 溅如雪:水花飞溅,形容水花的洁白。
- 愁滩阔:人们因滩流宽广而感到忧愁。
- 浮云:天空中的云,象征着变幻与不定。
- 孤舟:只身在水面上漂流的小船。
- 弄明月:在明月下游玩,象征宁静与悠然自得。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孤舟弄明月”的意象,常常与古代文人诗作中的孤独与恬静相联系,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诗、文、词等多种文体。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欧阳修晚年,他在仕途上历经波折,心境逐渐趋向于淡泊与宁静。这首诗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八节滩》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八节滩的自然景象和游人情感的交织。诗的开头“乱石泻溪流,跳波溅如雪”通过动词“泻”、“跳”、“溅”等生动的描写,将激流的奔涌与水花的飞溅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往来川上人,朝暮愁滩阔”则转向人们的情感,表达了他们因滩流宽广而生的忧愁。这里的“阔”不仅指水面的宽广,也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最后一句“更待浮云散,孤舟弄明月”则展现了一种希望与宁静的心境,期待浮云散去,孤舟在明月下游荡,仿佛在寻找一种超脱的自由。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刻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寓意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乱石泻溪流”:描绘溪水在乱石间奔泻而下,生动形象。
- “跳波溅如雪”:水波的跳跃与飞溅,生动描绘了水的活力。
- “往来川上人”:描写过往的人,暗示人们的心境。
- “朝暮愁滩阔”:时间的流逝与滩的宽广让人感到忧愁。
- “更待浮云散”:期待浮云散去,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 “孤舟弄明月”:孤舟在明月下摇荡,象征一种宁静与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花比作雪,增强视觉效果。
- 拟人:水波的跳跃与飞溅,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以及在面对人生的宽广与孤独时,渴望宁静与自由的情感。
意象分析:
- 乱石:象征着生命中的阻碍与挑战。
- 溪流:象征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 水花:象征瞬间的美好与不易把握。
- 孤舟:象征孤独与独立。
- 明月:象征宁静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欧阳修
- D. 白居易
-
诗中“愁滩阔”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愁
- C. 兴奋
- D. 疲惫
-
诗中提到的“孤舟”象征什么?
- A. 热闹
- B. 宁静
- C. 无聊
- D. 烦躁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师秀的《约客》
- 王维的《竹里馆》
诗词对比:
比较这首诗与王维的《竹里馆》,两者都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但欧阳修的诗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情感交融,而王维则更加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沉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欧阳修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