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空山雪消溪水涨,
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
但见流出山中花。
白话文翻译:
雪融化后,空旷的山间溪水开始上涨,
游客们渡过溪水,古老的树桩横在水面。
不知这溪水的源头远近如何,
只见溪水流出山中,带来了盛开的花朵。
注释:
- 空山:指的是寂静的山谷,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 雪消:雪融化,表示春天的到来。
- 溪水涨:溪水因为融雪而上涨,生机勃勃。
- 渡溪:过溪,形容游客在自然中游玩。
- 古槎:指古老的木桩,象征自然的沉静和历史的痕迹。
- 溪源:溪水的源头,不确定其远近,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好奇。
- 山中花:指从山中流出的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空山”、“溪水”这些意象在古诗中常常用来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春天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山水,常以细腻的感受传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琅琊山六题》是欧阳修在琅琊山游玩时所作,这首诗描绘了春天融雪后山溪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琅琊溪》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将春天的气息传递给读者。开头两句“空山雪消溪水涨”,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春天的轮廓,雪融化后,溪水渐涨,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面。接下来的“游客渡溪横古槎”,则引入了人类的身影,游客的存在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
后两句“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通过对溪水源头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精神。虽然不知溪水的源头,但从中流出的花朵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这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感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哲思。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空山雪消溪水涨:描写春天来临,雪融化,溪水因融雪而上涨,象征着春的生机。
- 游客渡溪横古槎:游客在溪水上渡过,古老的木桩横在水面上,描绘出人与自然的互动。
- 不知溪源来远近:诗人对溪水源头的远近不知,展现了对自然的探索与好奇。
- 但见流出山中花:溪水带着山中盛开的花流出,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力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槎”与游客的活动相对比,突出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拟人:溪水似乎有生命,能够流出花朵,表达生命的延续。
- 对仗:如“空山雪消”与“溪水涨”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山:象征宁静与幽远。
- 雪消:代表春天的来临。
- 溪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活力。
- 古槎:象征历史和时间的流逝。
- 山中花:代表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雪消”指的是什么季节的变化?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
“游客渡溪”中的“游客”是指什么?
- A. 诗人自己
- B. 自然中的动物
- C. 其他人类
- D. 诗中没有提到
-
诗中“古槎”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历史的痕迹
- C. 人类的活动
- D. 花朵的生长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但更注重秋天的沉静与孤独。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琅琊溪》的自然美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欧阳修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