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时间: 2025-01-01 16:20:31

缵服忧勤未有言,诸儒经术侍彤轩。

九畴咸叙今天锡,三画何人昔梦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缵服忧勤未有言,诸儒经术侍彤轩。
九畴咸叙今天锡,三画何人昔梦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学术和理想的追求。诗人在繁忙的工作中感到忧虑,却没有人提及这些。众多的儒生们在朝堂上侍奉明君,讨论着当今的恩赐。昔日的伟大理想,究竟有谁能够继续实现呢?

注释:

  • 缵服:指的是在正式场合穿着的礼服,象征着身份和地位。
  • 忧勤:忧虑和努力,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 诸儒:指众多的儒生,代表士人阶层。
  • 彤轩:即红色的车辇,这里指代皇帝的车辇。
  • 九畴:古代指九个方面,通常与国家治理相关。
  • 三画:指的是古代的三种主要书法风格。
  • 梦吞:意指对理想的追求和吞噬。

典故解析:

  • 诸儒:在宋代,儒生对政治的影响力很大,诗中提到的“侍彤轩”暗示着这些士人对朝政的参与。
  • 九畴:古代对国家治理的全面考虑,强调统治者的责任与德行。
  • 三画:指书法的不同风格,表现出对文化艺术的重视。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叔明,号志道,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和学者。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内容丰富而闻名。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朝廷讨论重大政策时,诗人感受到士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努力。

诗歌鉴赏:

晁补之的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思考。诗中通过对“缵服”的描写,展现了身处权力中心的士人们的忧虑与责任。而“诸儒经术侍彤轩”则描绘了那些士人为国家效劳的场景,表现出他们对国家未来的关心。尤其是“九畴咸叙今天锡”,展现出对国家治理的重视和对当权者的期待。整首诗在悲观与理想之间徘徊,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缵服忧勤未有言:身着礼服的士人内心忧虑,但无人提及。
    • 诸儒经术侍彤轩:众多儒生在朝堂中为国效力,学习与讨论。
    • 九畴咸叙今天锡:今天的恩赐与治理,众人皆议论。
    • 三画何人昔梦吞:昔日理想的实现,究竟有谁能够承担?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如“忧勤”与“经术”,形成显著的结构美感。
    • 意象丰富,象征意义深远,表现了士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政治的关注,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士人对国家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 缵服:象征身份与地位,体现出士人的责任感。
  • 彤轩:象征权力与统治,反映士人对朝廷的依赖。
  • 九畴三画:代表对国家治理与文化艺术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缵服”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普通衣物
    • B. 礼服
    • C. 战甲
  2. 诗中提到的“诸儒”指的是:

    • A. 普通百姓
    • B. 士人
    • C. 商人
  3. “九畴”表示:

    • A. 国家的九个方面
    • B. 九个数学问题
    • C. 九种艺术形式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比较晁补之的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者都表达了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晁补之更为沉重,而苏轼则充满豪情。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晁补之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