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载京尘化客衣,故园榆柳识春归。深村芳物无由觅,蝴蝶双寻麦陇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京城漂泊十年,身上的衣服早已沾染了京城的尘土,而故乡的榆树和柳树却依旧能让他认出春天的到来。在深村中,美好的花草却难以寻觅,唯有蝴蝶成双在麦田间飞舞。
注释
- 十载:十年。
- 京尘:指在京城生活所沾染的尘泥,象征繁华与喧嚣。
- 化客衣:形容衣服因漂泊而变得像旅客的衣服一样。
- 故园:指故乡。
- 榆柳:榆树和柳树,常用来象征乡愁。
- 春归:春天的到来。
- 深村:偏僻的村庄。
- 芳物:美好的花草。
- 蝴蝶双寻:成双的蝴蝶在寻找食物。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故园榆柳”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乡愁意象,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古人常以榆柳为乡村的代表,表现对家乡的依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叔齐,号阮山,宋朝著名诗人,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作多描绘乡村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村居即事”写于作者漂泊多年后回到故乡的时刻,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乡村自然景色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十载京尘化客衣”开篇,直入主题,展示了诗人经历的沧桑与漂泊。诗句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尤其是“故园榆柳识春归”,不仅表现了对故乡自然景色的亲切感,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深村芳物无由觅”则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时光的变迁让他难以寻觅往昔的美好。最后一句“蝴蝶双寻麦陇飞”以生动的意象结束,蝴蝶在麦田中双双飞舞,既是自然的美好,也是诗人心中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带来一丝希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生活的感悟,使人倍感亲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载京尘化客衣:经历十年京城生活,衣服已被尘土染污,表现出漂泊的无奈。
- 故园榆柳识春归:故乡的榆树和柳树使他依然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体现了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 深村芳物无由觅:在偏僻的村庄中,难以再找到往日的美好,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
- 蝴蝶双寻麦陇飞:蝴蝶成双在麦田中飞舞,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和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客衣”比作漂泊生活的象征。
- 对仗:如“深村芳物”与“蝴蝶双寻”,形成和谐的节奏。
- 意象:榆柳、蝴蝶等意象富有乡土气息,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象。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乡愁与对故乡自然的向往,反映了诗人经历漂泊后对生活的深思与对过往美好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榆柳:象征故乡与乡愁。
- 京尘:象征繁华都市生活的喧嚣与浮华。
- 蝴蝶: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漂泊多少年? A. 五年
B. 十年
C. 二十年 -
诗中提到哪些树木? A. 橡树和松树
B. 榆树和柳树
C. 桃树和樱树 -
“深村芳物无由觅”的意思是什么? A. 深村中有很多美好事物
B. 深村的美好事物难以再找到
C. 深村的花草盛开
答案
- B. 十年
- B. 榆树和柳树
- B. 深村的美好事物难以再找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
- 王维的《鹿柴》:描绘自然景色,流露出隐逸的情怀。
诗词对比
晁补之的《村居即事》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前者偏重于乡愁,后者则展现了个人情感的自由与洒脱。两者在意象的选择与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但均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对自然与人心的深刻洞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