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次韵吊高邮秦少游)》
时间: 2025-01-19 21:52: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秋岁(次韵吊高邮秦少游)
作者: 晁补之
江头苑外。常记同朝退。飞骑轧,鸣珂碎。
齐讴云绕扇,赵舞风回带。岩鼓断,杯盘藉草犹相对。
洒涕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
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重感慨,惊涛自卷珠沈海。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的花园外,我常常记得和你一起退朝的日子。飞骑的马蹄声和鸣响的车铃声交织在一起。
齐国的歌声环绕着扇子,赵国的舞姿随着风飘动。岩石上的鼓声断绝,杯盘依然在草地上相对而放。
哭泣的人,谁能理解这样的情感呢?我醉卧在藤阴下,心中充满了离愁。人已经离去,留下的只有空荡荡的词句。
兔园里的高宴变得寂静,虎观的游玩也已改变。重重的感慨涌上心头,惊涛骇浪自海底卷起珍珠沉没。
注释:
- 江头苑外:指江边的花园外。
- 常记同朝退:常常记得和你一起退朝的情形。
- 飞骑轧,鸣珂碎:飞奔的骑马声和响亮的车铃声交织。
- 齐讴云绕扇:齐国的歌声像云一样围绕着扇子。
- 赵舞风回带:赵国的舞姿随着风飘动。
- 洒涕谁能会:哭泣的人,谁能理解这种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允文,号放翁,宋代著名诗人,是当时的文学家和官员,以其作品的情感细腻和意境深远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晁补之对友人秦少游的怀念之情,表现了他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千秋岁》展现了晁补之对友谊和时光流逝的深切感悟。诗的开头描绘了与友人一起退朝的美好回忆,随着音乐和舞蹈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欢快而又温馨的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情感逐渐转向对已逝友人的哀思,表现出深沉的孤独和惆怅。诗中对比强烈,盛宴的喧闹与孤寂的对比,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冲突。结尾部分的“惊涛自卷珠沈海”意象的使用,使得整首诗在感慨中带有一种豪迈之气,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头苑外:设定地点,暗示回忆的场景。
- 常记同朝退:通过“同朝退”强调与友人的亲密关系。
- 飞骑轧,鸣珂碎:声音的描绘,体现出热闹的场景。
- 齐讴云绕扇,赵舞风回带:文化的交融,展现当时的繁华。
- 洒涕谁能会:表现诗人的孤独与理解的渴求。
- 醉卧藤阴盖:醉卧的状态更突显内心的悲伤。
- 人已去,词空在:友人已去,留下的只有空荡荡的词句。
- 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宴席的寂静与游玩的改变,反映生活的变化。
- 惊涛自卷珠沈海:以海浪和珍珠做比喻,表达生命的起伏和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惊涛自卷珠沈海”比喻人生的波折。
- 对仗:如“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增强诗的韵律感。
意象分析:
- 江头苑外:象征回忆与友谊的地方。
- 飞骑、鸣珂:代表热闹与繁华的生活。
- 醉卧藤阴:象征放纵与对悲伤的逃避。
- 惊涛:象征人生的波折与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齐讴”与“赵舞”,它们分别代表什么?
- A. 战争
- B. 音乐与舞蹈
- C. 诗歌
-
“洒涕谁能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开心
- B. 孤独与惆怅
- C. 愤怒
-
诗的最后一句“惊涛自卷珠沈海”主要是表达什么?
- A. 生命的无常
- B. 生活的乐趣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晁补之的《千秋岁》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晁补之更侧重于友谊与离愁,苏轼则更注重个人的孤独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