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 秋柳》

时间: 2025-01-04 09:07:24

长条梳尽影珊珊,烟啼露冷风寒。

暮鸦栖遍小凭栏,无限堪怜。

犹傍朱楼舞袖,心惊落叶哀蝉。

昔时攀折已相关,重对青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条梳尽影珊珊,烟啼露冷风寒。
暮鸦栖遍小凭栏,无限堪怜。
犹傍朱楼舞袖,心惊落叶哀蝉。
昔时攀折已相关,重对青山。

白话文翻译:

长长的发辫梳理得一丝不苟,映出清晰的影子,随着微风轻轻摆动。
露水寒冷,烟雾中传来鸟儿的啼叫。
黄昏时分,乌鸦在小小的栏杆上栖息,令人感到无尽的怜惜。
仍然在朱红色的楼阁旁边舞动衣袖,心中不免惊叹于落叶和悲鸣的蝉声。
往日我们曾一起攀折柳枝,已与此时此景相关联,再次面对青山。

注释:

  • 影珊珊:形容发辫在光影中轻柔摇曳的样子。
  • 烟啼:形容烟雾中传来的鸟鸣声。
  • 小凭栏:指的是小巧的栏杆,可能是楼台或庭院中的一部分。
  • 朱楼:红色的楼阁,象征着华丽与温馨。
  • 哀蝉:蝉鸣声悲凉,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雯,清代诗人,生平不详,诗作流传较少。其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观结合为特色,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分写成,作者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色和情怀,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画堂春 秋柳》是一首描写秋日情景的词作,开头以“长条梳尽影珊珊”描绘出一个女子的优雅形象,伴随自然景色的描写,似乎也在暗示着她的内心情感。随着“烟啼露冷风寒”一句的出现,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冷的秋日,烘托出一种孤寂和伤感的氛围。

“暮鸦栖遍小凭栏,无限堪怜”展现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哀愁,乌鸦的栖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令人感到无限的怜惜。这种情感在后面的“犹傍朱楼舞袖”中再度体现,舞袖的轻盈与心中的惊惧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不可得。

最后两句“昔时攀折已相关,重对青山”则将情感推向高潮,作者通过对往昔的回忆和青山的重现,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秋日的凄美与人生的无常,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条梳尽影珊珊:描写女子的发辫与影子的轻柔,暗示她的优雅与细腻。
  • 烟啼露冷风寒:通过寒冷的环境增添了凄凉的氛围,带出一种孤独感。
  • 暮鸦栖遍小凭栏:乌鸦象征着孤独与哀伤,栖息在栏杆上,增强了场景的静谧与哀愁。
  • 无限堪怜:表达了对这一情景的深切怜惜。
  • 犹傍朱楼舞袖:舞袖的轻盈与朱楼的华丽形成对比,展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心惊落叶哀蝉:落叶和蝉声象征着秋天的凋零与失落,引发内心的感慨。
  • 昔时攀折已相关: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重对青山:再次面对青山,象征着永恒的自然与人事的变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发辫比作轻柔的影子,增强形象感。
  • 拟人:将乌鸦与自然景色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烟啼露冷风寒”,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深厚而细腻,具有强烈的共鸣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条:象征着柔美与优雅。
  • 烟啼:象征着孤独与哀伤。
  • 朱楼:象征着繁华与温馨。
  • 青山:象征着永恒与自然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朱楼”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短暂
    • B. 繁华与温馨
    • C. 伤感与孤独
  2. “昔时攀折已相关”中的“攀折”代表了什么?

    • A. 对往昔的怀念
    • B. 生活的无常
    • C. 对未来的期待
  3. 诗中提到的“落叶”和“哀蝉”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与幸福
    • B. 悠闲与自在
    • C. 凄凉与失落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描绘了秋天的孤独与悲伤。
  • 《秋思》(马致远):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与思念。

诗词对比:

  • 《画堂春 秋柳》《秋夕》:两者均通过秋天的景象传达孤独与思念,但李雯的作品更偏向于细腻的情感刻画,而杜甫的诗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李雯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