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年下诏复河湟,峡路王师出省章。已报龙支新拓境,更开属国处降羌。
白话文翻译:
今年下诏重新治理河湟地区,王师从省章出发沿峡道行进。已经传来消息,龙支地区新拓展的疆域,更是开辟了与降羌族的交界地。
注释:
- 河湟:指河西走廊一带的河流和湟水,历史上是重要的军事和经济区域。
- 峡路:指狭窄的山谷或峡谷道路,通常指艰险的行军路线。
- 王师:指国家的军队。
- 省章:可能指某个具体的行政区域或地名。
- 龙支:古代指西北部的一个地区。
- 降羌:指投降的羌族,羌族是生活在今甘肃、四川一带的少数民族。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河湟”地区,历史上曾是多次战争的焦点。诗中的“王师”出征,反映了宋代对边疆的重视以及治理地方的决心。“降羌”则是指对少数民族的归顺与安抚,展现了统治者的宽容和战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岳珂,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政治、军事的关注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北方民族对宋朝的威胁加剧之时,因此诗人通过描写王师出征,表达了对国家安定与边疆治理的关心。诗中提到的河湟地区,是当时对抗外敌的重要战略地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王师出征的场面,展现了国家对于边疆地区的重视与治理的决心。起句“今年下诏复河湟”直接点明了治理的背景,既有政策上的推动,也显示出当时国家对外部威胁的反应。诗中的“峡路王师出省章”则通过边疆艰险的行军路线,传达出出征的紧迫感和艰难。同时,后两句通过“已报龙支新拓境,更开属国处降羌”展示了治理的成果,意味着国家的扩展与稳定。
整首诗气势磅礴,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展望。诗人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表现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与对边疆治理的期盼,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这种情感在古代诗词中尤为珍贵,常常引发读者的共鸣,激发人们对国家、民族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年下诏复河湟:表明国家政策的实施,显示出治理的决心。
- 峡路王师出省章:描绘出征的艰辛与紧迫,王师出征,意在保卫边疆。
- 已报龙支新拓境:传达出治理工作的成果,边疆的扩展。
- 更开属国处降羌:表明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安抚与治理的成效。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之间结构相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使用了“王师出省章”的夸大手法,强调了出征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王师出征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边疆安定的重视,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稳定和发展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湟:象征着国家的边疆和防线。
- 峡路:代表艰难险阻的行军道路。
- 王师:象征着国家的力量与决心。
- 降羌:象征着对少数民族的包容与治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河湟”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中原地区 b) 西北边疆 c) 南方水乡
-
“峡路王师出省章”中的“王师”指的是? a) 文人 b) 农民 c) 国家军队
-
诗中提到的“降羌”代表的是? a) 投降的少数民族 b) 和平的商人 c) 争斗的敌人
答案:
- b) 西北边疆
- c) 国家军队
- a) 投降的少数民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同样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对国家的思考。
- 王昌龄《出塞》:描绘边疆战争,表达对国事的关心。
诗词对比:
- 岳珂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战争与国家的关系,但岳珂更侧重于边疆治理的决心,而杜甫则更为关注战争带来的苦痛与百姓的疾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美学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