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

时间: 2025-01-01 10:42:46

树色当檐富鸟啼,桑阴绕屋足幽栖。

已知境僻无酬应,更喜农淳绝品题。

随地灌泉成菜圃,缘池插槿作花堤。

旁人莫笑谋生拙,种秫还将手自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树色当檐富鸟啼,
桑阴绕屋足幽栖。
已知境僻无酬应,
更喜农淳绝品题。
随地灌泉成菜圃,
缘池插槿作花堤。
旁人莫笑谋生拙,
种秫还将手自犁。

白话文翻译

在屋檐下,树木的颜色浓郁,鸟儿在欢快地啼叫;桑树的阴影环绕着我的房屋,给我提供了一个幽静的栖息之地。我知道这里的环境偏僻,没有人来回应我的问候,更让我高兴的是能在这里享受朴实的农田和绝佳的风景。四处流淌的泉水使我能够种植菜园,池边的槿花则成为了花堤。旁人不要嘲笑我谋生的拙劣,我种植秫米还要亲自耕犁。

注释

  • 树色:树木的颜色,指绿意盎然的景象。
  • 富鸟啼:鸟儿欢快地鸣叫,形容环境生机勃勃。
  • 桑阴:桑树的阴影,意指栖息的地方。
  • 境僻:环境偏僻,指远离繁华之地。
  • 酬应:回应,指与他人交流。
  • 农淳:指质朴的农田。
  • 随地灌泉:到处都有泉水流淌。
  • 种秫:种植稻谷,秫米是一种粮食作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宁静的时期。他的作品多反映田园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质朴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幽居》这首诗创作于吴锦隐居田园时期,反映了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选择逃避繁华,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给自足的生活。

诗歌鉴赏

《幽居》以清新的自然描写和朴实的生活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宁静的环境,树木葱郁,鸟儿欢唱,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氛围。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偏僻环境的满足,虽然没有外界的繁华与热闹,但他欣赏这种纯朴的生活方式,更喜爱农田的美好与丰饶。

在诗的后半部分,吴锦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随处流淌的泉水为他的菜园提供了滋养,池边的槿花则增添了自然的美感。最后一句“旁人莫笑谋生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方式的坚定信念,尽管外人可能不理解他的选择,但他依然乐于在田园中耕作、生活。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树色当檐富鸟啼:描绘屋檐下生机勃勃的树木和鸟儿的欢叫。
  2. 桑阴绕屋足幽栖:桑树的阴影环绕着屋子,提供了一个安静的栖息环境。
  3. 已知境僻无酬应:意识到这里偏僻,没有人来回应自己。
  4. 更喜农淳绝品题:更喜欢在这里享受质朴的农田与美丽的风景。
  5. 随地灌泉成菜圃:泉水流淌到处,形成了菜园。
  6. 缘池插槿作花堤:在池边种植槿花,形成花堤。
  7. 旁人莫笑谋生拙:别人不要嘲笑自己谋生的拙劣。
  8. 种秫还将手自犁:种稻时亲自耕作,体现劳动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活相联系,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随地灌泉”与“缘池插槿”,形成对称美,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田园生活,表达了对简单、纯朴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在宁静中自给自足的态度,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纷扰的超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色:象征生机与自然的繁荣。
  • 鸟啼:代表自由与快乐。
  • 桑阴:体现了宁静与隐逸的生活状态。
  • 农淳:象征质朴的生活方式。
  • 泉水:代表生命的源泉与自然的滋养。
  • 槿花:象征美好与和谐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树色当檐富鸟啼”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荒凉
    B. 生机勃勃
    C. 暴风雨

  2. 诗人对“旁人莫笑谋生拙”表达了什么态度?
    A. 自卑
    B. 坚定
    C. 抱怨

  3. 诗中提到的“随地灌泉”指的是什么?
    A. 养鱼
    B. 种菜
    C. 饮水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感悟。
  • 《桃花源记》陶渊明:描绘田园生活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诗词对比

  • 《饮酒》陶渊明与《幽居》吴锦:两者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强调理想化的隐逸,而吴锦则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自给自足的乐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