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南赵北路迢迢,
往事何堪问柳条。
只此公车风雪里,
十年三过十三桥。
白话文翻译:
燕南到赵北的路途遥远,
往事怎么能在柳条下询问呢?
只有这一辆公车在风雪中行驶,
十年来我三次经过那十三座桥。
注释:
- 燕南:指的是燕地的南部,现代的燕地一般指河北地区。
- 赵北:指的是赵地的北部,一般认为是现代的山西、内蒙古一带。
-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 往事何堪问:往事承载的沉重,无法用言语询问。
- 公车:古代的公共交通工具,指的是马车或驴车。
- 风雪里:在风雪的环境中,代表艰难的旅途。
- 十年三过:十年间三次经过。
- 十三桥:可能是指某一特定地点的桥,象征着旅途的记忆。
典故解析:
“十三桥”可能是指一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地方,也可能是诗人的一种象征手法,代表着旅途中的回忆和感慨。古代诗词中常用桥作为离别、相聚、思念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田同之(约1610-约1670),清代诗人,字仲和,号逸斋,出生于江苏,因其诗词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世赞誉。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作者在旅途中感怀往昔,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往岁月的惆怅。
诗歌鉴赏:
《赵北口感旧》通过简单而深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对旅途艰辛的反思。第一句“燕南赵北路迢迢”开篇即设定了一个遥远的旅程背景,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距离。接下来的“往事何堪问柳条”则引入了对往事的追忆,柳条常常象征着柔情与怀旧,诗人以此表达对往事的无奈与感伤。最后两句“只此公车风雪里,十年三过十三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公车在风雪中跋涉,既是现实的描写,也是对艰难旅途的隐喻。十年的时间里,三次经过同一地点,反映了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循环。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诗意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燕南赵北路迢迢:描绘了一个遥远的旅途,暗示作者的游历与思乡之情。
- 往事何堪问柳条:表现了对往日的回忆,柳条象征着柔情,却也透露出无奈与遗憾。
- 只此公车风雪里:通过公车的描写,突显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 十年三过十三桥:用数字对比强调时间的流逝与旅途的重复,表现了对故土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与平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柳条、桥等意象的运用,赋予诗歌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 排比:反复出现的时间、空间元素,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的描写和对往事的回忆,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人生的无常,展现了深厚的乡愁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南、赵北:分别代表南北的地域,象征着遥远的旅途。
- 柳条:象征着思乡之情,柔情与脆弱。
- 公车:象征着人生的旅程,艰辛而又无奈。
- 十三桥:象征着记忆的交汇点,时间的标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燕南赵北”指的是哪个方向?
- A. 东南西北
- B. 南北方向
- C. 西北方向
- D. 只是一种比喻
-
诗中提到的“公车”是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古代的交通工具
- C. 一座桥
- D. 一种建筑
-
“十年三过”中的“十年”表示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一段旅程
- C. 一座桥
- D. 诗人的年龄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赵北口感旧》更加侧重于个人的回忆与乡愁,而《将进酒》则表现出对生活的豪情与奋发向上的精神。两种风格相互映衬,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诗意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田同之《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