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陡门野望》
时间: 2025-01-01 12:28: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日春气透,散步临前川。
凭高豁胸臆,极目收远天。
四野堆众皱,遥峦拭翠巅。
和风悦群性,麦绿万顷田。
鸟鸣不知处,迥顾柳已妍。
随兴行阡陌,足疲乃言旋。
白话文翻译:
今天春天的气息沁人心脾,我漫步在眼前的河川旁。
我登高望远,心胸开阔,尽收眼底远方的天空。
四周的山野如同皱褶,远处的山峦清晰可见,仿佛在轻拭翠绿的山顶。
和煦的春风令人心情愉悦,麦田一片绿意盎然,延绵不绝。
鸟鸣声不知来自何处,回头一看,柳树已经发芽变得美丽。
随意走在田间小路上,走累了便开始返程。
注释:
- 今日春气透:今天春天的气息非常明显。
- 散步临前川:漫步在眼前的河流旁。
- 凭高豁胸臆:登高远望,心胸开阔。
- 极目收远天:目光延伸到远方的天空。
- 四野堆众皱:四周的山野像是堆积的皱褶。
- 遥峦拭翠巅:远处的山峦显得清晰,仿佛在轻拭绿色的山顶。
- 和风悦群性:春风和煦,令人心情愉悦。
- 麦绿万顷田:麦田一片绿意,广袤无垠。
- 鸟鸣不知处:鸟儿叫声不知来自何处。
- 迥顾柳已妍:回头一看,柳树已经变得美丽。
- 随兴行阡陌:随意走在田间小路上。
- 足疲乃言旋:走累了便开始返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德宗是清代的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内心的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初春时节,诗人可能是在春暖花开之际,外出游玩时所作,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
诗歌鉴赏:
徐德宗的《初春陡门野望》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诗作,整个诗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的开头通过“今日春气透”引入春天的气息,给读者一种清新的感觉。接着,诗人以“凭高豁胸臆,极目收远天”表达了他在高处俯瞰大地时的开阔心胸,展现出一种胸襟的豁达与自然的壮美。
“四野堆众皱,遥峦拭翠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远处的山峦与近处的皱褶形成对比,展现出春天的生机盎然。接下来的“和风悦群性,麦绿万顷田”则表现了春风的温暖与大地的复苏,麦田的绿色象征着希望与生长,令人心生愉悦。
在“鸟鸣不知处,迥顾柳已妍”中,鸟鸣声环绕,增添了春天的生动气氛,柳树的娇嫩则暗示着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轮回。最后一句“随兴行阡陌,足疲乃言旋”则流露出一种随性与自在的态度,诗人在自然中流连忘返,最终因疲惫而选择返回。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又有内心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人——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日春气透:春天的气息透过四方,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 散步临前川:在河边散步,感受春天的气息。
- 凭高豁胸臆:站在高处,心胸宽广,感受自然的浩瀚。
- 极目收远天:目光无限延伸,感受无边的天空。
- 四野堆众皱:四周的山野如同皱褶,生动形象。
- 遥峦拭翠巅:远处的山峰在阳光下显得更加翠绿。
- 和风悦群性:和煦的春风使人愉悦。
- 麦绿万顷田: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展现了丰收的希望。
- 鸟鸣不知处:鸟儿的鸣叫声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 迥顾柳已妍:回头看看,柳树已经吐出新芽。
- 随兴行阡陌:随心所欲地在田间小路上漫步。
- 足疲乃言旋:走累了,便开始返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野比作皱褶,形象生动。
- 拟人:鸟鸣声似乎在与人对话,使场景更加亲切。
- 对仗:如“凭高豁胸臆,极目收远天”,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气:象征生机和希望,意味着万物复苏。
- 高处:代表心胸的开阔与视野的宽广。
- 麦田:象征着丰收与生命的延续。
- 鸟鸣:暗示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交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今日春气透”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愉悦
- C. 忧伤
- D. 惊讶
-
诗人通过“随兴行阡陌”想表达什么?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城市的向往
- C. 对过去的怀念
- D. 对未来的迷茫
-
“鸟鸣不知处”中鸟鸣声的作用是什么?
- A. 增加诗的节奏
- B. 带来孤独感
- C. 增添生动气氛
- D. 强调宁静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多地反映了战乱带来的忧伤。
- 而徐德宗的《初春陡门野望》则呈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提供关于徐德宗及其作品的详细分析。
- 《诗词鉴赏指南》:帮助深入理解古诗的美学和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