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前一日与内自梁溪返舍舟中晚眺》

时间: 2025-01-04 08:36:53

阑风伏雨乍阴晴,罨画秋天晚景明。

霞散波摇千锦碎,日沉云凑万山横。

岸头戌火孤城近,槛外星河双桨迎。

抛掷良宵愁病里,半痴半醉卧桃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阑风伏雨乍阴晴,罨画秋天晚景明。
霞散波摇千锦碎,日沉云凑万山横。
岸头戌火孤城近,槛外星河双桨迎。
抛掷良宵愁病里,半痴半醉卧桃笙。

白话文翻译:

风轻云淡,忽而阴天,雨后天色渐晴,秋天的晚景显得格外明亮。
霞光散落,波荡起千般色彩,日落西山,云间的山脉交错成行。
岸边的犬吠声传来,孤城在近处显现,栏杆外星河璀璨,双桨划向水面。
抛下良宵的忧愁与病痛,半醉半醒的我,卧在桃花笙声之中。

注释:

  • 阑风: 指轻柔的风。
  • 伏雨: 突然降临的雨。
  • 罨画: 形容秋天的景色如同画卷一般美丽。
  • 戌火: 指夜晚的火光,通常是指城门或看守的火光。
  • 桃笙: 桃花的笙声,指笙乐声,带有春天的气息。

典故解析:

  • 七夕: 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牛郎织女的爱情,常与思念、离别等情感相联系。
  • 星河: 指银河,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对美好景象的向往或对离别的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德宗,清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七夕前夕,诗人乘船归家,恰逢秋天的晚景,内心充满了对良宵的思念与愁苦,反映出对爱情的期盼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前夕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在舟中远眺,面对秋天的晚景,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前两句描绘了天气的变化和秋天的美景,风雨交替,秋天的晚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接下来的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景象的描绘,霞光映照下的水波荡漾,夕阳西沉,云层与山脉交错,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后两句则转向诗人的内心,孤城的光火和夜空的星河让人感到一丝孤独,双桨划水的声音似乎也在迎接着诗人的归来。然而,诗人却在愁苦与醉意中沉沦,无法完全享受这良宵,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 第一句: 描绘天气的变化,反映出大自然的多样性。
  • 第二句: 通过“罨画”表现出秋天晚景的美丽,极具视觉冲击力。
  • 第三句: 通过“霞散波摇”展现出水面的波动,表达出一种活泼的意象。
  • 第四句: 描绘了日落时的宁静与广阔,给人一种辽阔的感觉。
  • 第五句: 通过“戌火”表现出夜晚的孤独感。
  • 第六句: 描绘星空与水面交相辉映,增添了意境的深远。
  • 第七句: 表达诗人对良宵的渴望与无奈。
  • 第八句: 通过“半痴半醉”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迷惘与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 “罨画秋天”将秋景比作画卷。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式,如“霞散波摇”、“日沉云凑”。
  • 拟人: 通过“双桨迎”赋予桨以生命,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互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爱情的思考与感慨。在美好的景色之下,隐含了孤独与愁苦,展现了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阑风: 代表温柔的自然力量,传达出宁静的氛围。
  • 星河: 象征着希望与梦想,同时也带有孤独感。
  • 桃笙: 代表着美好的回忆与愉悦的时光,反映出对过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阑风伏雨”表达了什么样的天气变化? a) 暴风骤雨
    b) 风和日丽
    c) 风雨交替
    d) 雪花纷飞

  2. 诗人对良宵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开心快乐
    b) 愁苦与迷茫
    c) 无忧无虑
    d) 兴高采烈

答案:

  1. c) 风雨交替
  2. b) 愁苦与迷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两者都是在夜晚对自然的感悟,但徐德宗更注重景色的描绘和内心的情感,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史》
  • 《古诗词鉴赏手册》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