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好,白苎景偏奇。
短榻夜山听鹤唳,
夹衣秋渚采莼丝。
幽绝令人思。
白话文翻译:
江南的风光真好,白苎草的景色特别奇特。
夜晚在短榻上,聆听山间的鹤鸣,
在秋天的水边,穿着夹衣采摘莼菜丝。
这种幽静秀丽的环境令人思念不已。
注释:
- 白苎:一种植物,常用于编织,象征江南的自然风光。
- 短榻:小榻,指短而矮的床,适合夜间休息。
- 鹤唳:鹤的鸣叫声,常用来表达孤独或清幽的意境。
- 夹衣:一种轻薄的外衣,适合秋天穿着。
- 秋渚:秋天的水边,渚指水边的沙洲或小岛。
- 莼丝:莼菜的嫩茎,常作为美味的食材。
典故解析:
“鹤唳”常见于古诗词,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寿与高洁,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索。诗中“采莼丝”则源于《楚辞》中描绘的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俞,清代诗人,活跃于清中期,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江南美景,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江南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以此表达对江南自然风光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忆江南 其六》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江南的迷人风光。开篇“江南好,白苎景偏奇”将读者的视线引入如诗如画的江南,白苎草的独特之美令人神往。短榻与鹤唳的描写,构建出一种静谧的夜晚场景,诗人沉浸在这份幽静之中,感受自然的声音,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沉思与感悟。
“夹衣秋渚采莼丝”则将诗人置于秋天的水边,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丰盈与美丽,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而惬意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幽绝令人思”浓缩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情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使整首诗在宁静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南好,白苎景偏奇:描绘江南的美好及其独特的自然景观。
- 短榻夜山听鹤唳:表现诗人夜晚在山中小憩,聆听鹤鸣,渲染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夹衣秋渚采莼丝:秋天的水边,诗人穿着轻便的衣服,采摘莼菜丝,展现生活的惬意。
- 幽绝令人思:最后一句点明了诗人对这份宁静美好生活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短榻夜山”和“夹衣秋渚”,形成对称的美感。
- 意象:白苎、鹤、莼丝等意象交织,营造出江南的自然风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的美丽自然,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思念,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白苎: 象征江南的自然美,给人以清新之感。
- 鹤唳: 代表孤独与高洁,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 莼丝: 表达对简单生活的珍视,象征自然之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董俞
D. 白居易 -
在诗中,诗人在哪里聆听鹤鸣? A. 河边
B. 夜山
C. 森林
D. 平原 -
“夹衣秋渚采莼丝”中“夹衣”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一种外衣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动物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 by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江南春》同样描绘了江南的春天美景,但更多地体现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则以更为细腻的笔触,展现江南水乡的夜晚与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 《江南风光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