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抱麻刘舍人》
时间: 2025-01-14 20:21: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抱麻刘舍人
作者:贯休
郡政今良吏,门风古缙绅。
万年唐社稷,一个哭麻人。
愤烈身先死,敷扬气益贞。
天乎资大宝,泰矣见忠臣。
得罪钟多故,投荒岂是迍。
玉寒方重涩,松古更青皴。
鹏宁唯白,龙多岂止荀。
道孤梳有雪,恩重泪盈巾。
喻蜀须凭草,成周必仗仁。
三峰宵旰切,万里渥恩新。
赋鵩言无累,依刘德有邻。
风期仁祖帽,鼠讶史云尘。
禅叟知何幸,玄谈有宿因。
双溪逢陆海,荆渚遇平津。
落日愁闻笛,何人为吐茵。
生徒希匠化,寰海仰经纶。
疾愈蝉声老,年丰雨滴频。
刘虬师弟子,时喜一相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刘舍人的赞美,提到当今郡里的良吏和古老门第的风气。诗中提到唐朝的社稷能延续万年,唯有一个人因哭麻而感到悲伤。诗人愤慨于忠臣早逝,强调忠贞的气节。诗中还提到大自然的美,象征着忠臣的高尚品质。诗中通过对刘舍人遭遇的描绘,表达了对官场不公和忠臣无辜受冤的痛心。整首诗蕴含了对理想官员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
注释
- 良吏:指治理得当的官员。
- 缙绅:指世家大族,旧时有权势的人。
- 社稷:指国家,代表国家的安危。
- 愤烈:愤慨激烈。
- 得罪:指得罪别人。
- 玉寒:比喻境遇艰难。
- 鹏:指大鹏鸟,象征志向远大。
- 龙:在此指有德之人。
- 恩重泪盈巾:指感恩之情,泪水湿透手帕。
- 三峰:比喻艰苦的奋斗,不怕艰辛。
- 生徒希匠化:比喻希望有能工巧匠来改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写景、咏物、抒情见长,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在诗中常常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对当时官场的腐败和忠臣的遭遇感到痛心,因此写下此诗以表心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赠刘舍人为题,展现了诗人对忠臣的敬仰与对世道的忧虑。开头两句直接点出当今的良吏和古老的门风,表明对传统良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接着,诗人通过对唐社稷的思考,强调了忠臣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情感基调。
在情感上,贯休通过对忠臣早逝的愤懑,以及对不公命运的感叹,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如“玉寒”、“松古”),又有对人情冷暖的感受(“恩重泪盈巾”),交织成一幅社会的画卷。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忠诚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郡政今良吏,门风古缙绅:描绘当今郡里的良好官员和古老的家族风气。
- 万年唐社稷,一个哭麻人:强调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流露出对某位忠臣的惋惜。
- 愤烈身先死,敷扬气益贞:愤怒于忠臣早逝,强调忠贞的气节。
- 天乎资大宝,泰矣见忠臣:赞美忠臣的高尚品德。
- 得罪钟多故,投荒岂是迍:表达对忠臣受冤屈的遗憾。
- 玉寒方重涩,松古更青皴:用自然意象比喻忠臣的艰难境遇。
- 鹏宁唯白,龙多岂止荀:比喻忠臣的境遇与理想之间的落差。
- 道孤梳有雪,恩重泪盈巾:抒发对忠臣的感激与哀伤。
- 喻蜀须凭草,成周必仗仁:强调仁德的重要。
- 三峰宵旰切,万里渥恩新:表现艰辛的努力与希望。
- 赋鵩言无累,依刘德有邻:强调与忠臣结缘的重要性。
- 风期仁祖帽,鼠讶史云尘: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 禅叟知何幸,玄谈有宿因:表达对命运的感慨。
- 双溪逢陆海,荆渚遇平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缘分。
- 落日愁闻笛,何人为吐茵:抒发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生徒希匠化,寰海仰经纶:表达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 疾愈蝉声老,年丰雨滴频:感叹时光流逝与丰收的希望。
- 刘虬师弟子,时喜一相亲:表达对朋友的珍视与欢喜。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玉寒”、“鹏”)、拟人(“落日愁闻笛”)等,通过这些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忠贞与理想,表达了对良好官员的推崇和对社会不公的反思,同时也对人生命运的无常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主要意象:
- 良吏:象征理想的官员形象。
- 社稷:国家的象征,代表稳定和安宁。
- 鹏与龙:象征高远的志向与理想。
- 雪:象征纯洁与孤独。
- 双溪:象征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缘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良吏”指的是: A. 不良的官员
B. 贪污的贪官
C. 治理得当的官员
D. 无所事事的闲人 -
“玉寒方重涩”中的“玉”主要象征: A. 财富
B. 忠诚
C. 人生的艰难
D. 名声 -
诗中提到的“鹏”象征: A. 忍耐
B. 远大的志向
C. 追求名利
D. 归隐山林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贯休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注,但贯休的诗更侧重于个体忠臣的命运,而杜甫则体现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动荡和国家危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贯休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