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引/渔家傲》
时间: 2025-01-17 09:11: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
七月凛秋飞叶响。长吟杳杳澄江上。
秃尾槎头添一网。丝自纺。
新炊菰饭更相饷。渡口青烟藏叠嶂。
岸旁红蓼翻轻浪。鸂鶒沈浮双漾漾。
闻鸣桨。高飞拍拍穿林莽。
白话文翻译:
七月的秋天已经悄然来临,树叶在风中轻轻响动。我在清澈的江面上高声吟唱。
光秃秃的筏头上又添了一张渔网,细丝在自家纺织着。
新煮的菰米饭送给我来做饭的朋友。渡口的青烟隐藏在重重山峦之中,
岸边的红蓼草在轻柔的浪潮中翻滚。鸂鶒在水中沉浮,轻轻荡漾。
我听见桨声,船高高飞起,划过茂密的树林。
注释:
- 七月:指农历七月,通常是夏末秋初的时节。
- 凛秋:形容秋天的寒冷和肃杀之气。
- 杳杳:形容远、无边无际的样子。
- 秃尾槎:指光秃的筏子,通常用于捕鱼。
- 菰饭:用菰米做的饭,菰是一种水生植物。
- 青烟:青色的烟雾,指煮饭或烧水时产生的烟雾。
- 红蓼:一种水边植物,常生长在湿地,叶色泛红。
- 鸂鶒:水鸟,通常在水面上活动。
- 鸣桨:划桨时发出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适,字毅之,号云山,宋代人,生活在北宋时期的文化氛围中。他以诗词、散文见长,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渔家傲》创作于宋代的江南地区。在那个时期,江南水乡风光旖旎,渔民的生活成为诗人创作的重要题材。诗中描绘的渔家生活,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间烟火气的眷恋。
诗歌鉴赏:
《渔家傲》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秋景和渔民的生活。开篇提到“七月凛秋飞叶响”,通过时间的标记,引出季节的交替。接着,作者通过“长吟杳杳澄江上”展现了自己的吟唱与江水的静谧,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新炊菰饭更相饷”与“渡口青烟藏叠嶂”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在描述渔民生活时,诗的意象生动且富有生活气息。比如“青烟”、“红蓼”、“鸂鶒”等意象,极具地方特色,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貌。最后,结尾以“高飞拍拍穿林莽”收束,既呼应了开头的吟唱,也暗示了渔民生活的乐趣和自由。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风格,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人情的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月凛秋飞叶响。”:指七月的气候已显秋意,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
- “长吟杳杳澄江上。”:在宁静的江面上高声吟唱,表达了诗人的悠然自得。
- “秃尾槎头添一网。”:描述渔民在筏子上忙碌的情景,增添了生活气息。
- “丝自纺。”:指渔民自家纺织,表现出勤劳的生活。
- “新炊菰饭更相饷。”:新煮的菰米饭送给友人,展现了人情的温暖。
- “渡口青烟藏叠嶂。”:青烟弥漫,山峦重叠,描绘出朦胧的自然景色。
- “岸旁红蓼翻轻浪。”:岸边红蓼在轻浪中翻滚,给人以动感。
- “鸂鶒沈浮双漾漾。”:水鸟轻盈地在水面上浮沉,生动形象。
- “闻鸣桨。”:听到桨声,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高飞拍拍穿林莽。”:船只高高飞起,穿过茂密的树林,表现出自由的感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新炊菰饭”与“渡口青烟”,使诗歌韵律更加和谐。
- 拟人:如“鸂鶒沈浮”,赋予水鸟以生动的形象。
- 比喻:将渔民生活比作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示了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场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描绘江南渔家生活的恬淡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带有一丝凛冽和思索。
- 江:代表了水乡的灵动与生活的源泉。
- 菰饭:体现了乡土气息,反映生活的简单与美好。
- 青烟:象征家园的温暖,生活的气息。
- 红蓼与鸂鶒: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象征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秃尾槎”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鱼
- B) 渔民的筏子
- C) 一种植物
-
“七月凛秋飞叶响”中的“凛”字意思是?
- A) 温暖
- B) 凶猛
- C) 寒冷
-
诗中“闻鸣桨”所表达的意境是什么?
- A) 安静
- B) 热闹
- C) 生活气息
答案:
- B) 渔民的筏子
- C) 寒冷
- C) 生活气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渔家傲》与《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但《渔家傲》更侧重于描绘渔民生活的乐趣,而《月夜忆舍弟》则充满了对兄弟的思念与忧伤。前者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美,后者则传达了浓厚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与注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