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忽作五年别,相逢双鬓疏。不知从此去,当见复何如。公秫时为酒,晨庖日有鱼。沛谯风物美,聊以乐琴书。
白话文翻译:
忽然之间,我们已分别五年,再次相见时,双鬓已显稀疏。不得而知,从今往后,我们的相处又将如何。公秫时节有美酒,早晨厨房里有新鲜的鱼。沛谯的风景优美,借此来快乐地吟唱琴书。
注释:
- 忽作:忽然之间。
- 五年别:五年未见。
- 双鬓疏:双鬓(指鬓发)已显稀疏,表示年岁已长。
- 公秫:指稻米酿成的美酒。
- 晨庖:早晨的厨房,庖,指厨房或烹饪。
- 沛谯:地名,指沛县和谯郡,风景美丽之地。
- 琴书:琴和书,指文化生活。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涉及的典故,但“相逢”与“别离”的情感在古诗中频繁出现,常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公秫时为酒”和“晨庖日有鱼”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聚会时光的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白华山人,宋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梅尧臣与好友张子野分别多年的重逢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珍重,反映出对人生短暂、友谊珍贵的感慨。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送张子野秘丞知鹿邑》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重逢时的感受,展现了友情的温暖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忽作五年别”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五年的分离让人感到岁月的苍凉和惆怅。接着“相逢双鬓疏”则将重逢的场景与岁月的流逝结合起来,双鬓渐疏不仅反映了友人的年岁,也暗示了自身的变化。
诗中提到“公秫时为酒,晨庖日有鱼”,描绘了一个恬淡闲适的生活场景,酒和食物象征着丰盈的生活,而“沛谯风物美”则突显了沛谯的自然风光之美,构成一种和谐的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最后一句“聊以乐琴书”则传达了诗人对文化生活的向往,显示出他希望在优雅的环境中,享受琴书带来的精神愉悦。
整首诗通过简单而富有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梅尧臣细腻的情感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忽作五年别:突然之间,我们已经分别了五年,感叹时间的飞逝。
- 相逢双鬓疏:再次相见时,发现双鬓已显稀疏,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衰老。
- 不知从此去:不知道今后再分别后,我们的际遇将会如何。
- 当见复何如:对于未来重逢的期待和不安。
- 公秫时为酒:在稻米丰收之时,酿造美酒,象征着丰盈的生活。
- 晨庖日有鱼:早晨的厨房里有新鲜的鱼,描绘了生活的美好。
- 沛谯风物美:沛谯的自然风光优美,令人向往。
- 聊以乐琴书:借此美景,享受琴书带来的乐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晨庖日有鱼”,与“公秫时为酒”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酒、鱼、琴书等意象,象征着生活的愉悦与文化的修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谊的珍重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酒:象征着友情的滋养和生活的丰盈。
- 鱼:代表着生活的丰盛和安宁。
- 琴书:象征着文化和精神生活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公秫”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美酒
C. 友谊 -
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受是怎样的? A. 轻松愉快
B. 伤感惆怅
C. 无所谓 -
诗中提到的“晨庖日有鱼”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美食
B. 生活的美好
C. 友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为豪放,情感激烈;而梅尧臣的这首诗则显得更为细腻与淡雅,反映了不同的诗风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中国古典诗词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