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是风雨力,崔巍漂来时。
落星夜皎洁,近榜朝逶迤。
翠潋递明灭,清潈泻欹危。
况逢蓬岛仙,会合良在兹。
白话文翻译:
这曾经是经历了风雨的力量,崔巍在漂浮的时刻。
夜晚的星星在皎洁的天空中坠落,近处的船只在朝阳中缓缓前行。
翠绿的波光交替着明亮和黯淡,清澈的水流倾泻而下,姿态摇曳不定。
更何况我在这里遇见了蓬岛的仙人,良好的缘分就在此时此地。
注释:
- 曾是:以前曾经。
- 崔巍:形容高耸的样子。
- 落星:夜空中掉落的星星,象征美好事物的逝去。
- 榜:指船只,古代的船只。
- 逶迤:形容行进缓慢而曲折。
- 翠潋:形容青绿色的波光。
- 清潈:指清澈的水流。
- 蓬岛: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敬之,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情感真挚的诗作而闻名。其诗风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浮石亭》写于孟郊晚年,正值他对人生与自然的感悟加深之时。此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孟郊心中既有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浮石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事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的追求。开篇以“曾是风雨力”引入,暗示了经历过风雨的沧桑感,紧接着描绘了高耸的崔巍,给人一种壮丽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落星夜皎洁”描绘了夜空的静谧与星辰的美丽,流露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在诗中,“翠潋递明灭,清潈泻欹危”展现了水波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幻。而最后两句“况逢蓬岛仙,会合良在兹”则把诗的意境提升至一个理想的境界,表达了诗人与理想相遇的美好时刻,给人以希望和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人、自然与理想的和谐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孟郊成功地传递了一个关于追求与理想的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是风雨力:指经历过岁月的洗礼,体现了诗人的感悟。
- 崔巍漂来时:描绘高耸的山峰在风雨后显得更加巍峨。
- 落星夜皎洁:强调夜空的美丽与宁静,落星象征着美好的瞬间。
- 近榜朝逶迤:描写船只在晨曦中的缓慢行进,寓意生活的旅程。
- 翠潋递明灭:水波的变化象征人生的起伏。
- 清潈泻欹危:流动的水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不稳定。
- 况逢蓬岛仙:暗示在现实中追寻理想的美好。
- 会合良在兹:表达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期待。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表现力。如“落星夜皎洁”用落星比喻美好时光的流逝,“翠潋递明灭”则通过水波变化象征人生的无常,形成了强烈的意象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理想与美好人生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的思考与感慨,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人生的艰辛与磨难。
- 落星:寓意美好事物的短暂与珍贵。
- 翠潋、清潈: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流动。
- 蓬岛:代表理想与仙境,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孟郊
- C. 杜甫
-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蓬岛”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与仙境
- C. 过去的回忆
- D. 自然的力量
-
“清潈泻欹危”中的“潈”字是指什么?
- A. 波光
- B. 水流
- C. 风力
- D. 山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孟郊《浮石亭》与李白《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但孟郊的诗歌更强调对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现个人情感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