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李辀再到》
时间: 2025-01-19 19:46: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李辀再到
作者: 孟郊 〔唐代〕
等闲拜日晚,夫妻独相疮。
况是贤人冤,何必哭飞杨。
昨夜梦得剑,为君藏中肠。
会将当风烹,血染布衣裳。
劳君又扣门,词句失寻常。
我不忍出厅,血字湿土墙。
血字耿不灭,我心惧惶惶。
会有铿锵夫,见之目生光。
生光非等闲,君其且安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描绘了一个平常的傍晚,夫妻二人却因心中伤痛而相对无言。尤其是贤人蒙冤,悲伤之情更是无以言表。昨夜我梦见了一把剑,心中为你隐匿着。也许这把剑会在风中烹煮,鲜血会染红我的衣裳。你又来敲门,我却无法找到合适的言辞回应。我不忍心出门,墙上已经被血字浸湿。血字永远无法抹去,我的心中充满恐惧。未来或许会有勇敢的人出现,看到这一切会眼中闪烁着光芒。这光芒并非寻常之光,希望你能安然无恙。
注释:
- 等闲:平常、普通。
- 夫妻独相疮:夫妻两人相对而伤,感情受创。
- 贤人冤:指有才德的人遭遇冤屈。
- 飞杨:指杨柳,常用以表达离别或哀伤之情。
- 梦得剑:梦中得到了剑,象征着力量与复仇。
- 血字:字迹用血写成,寓意深重的悲伤或罪责。
典故解析:
“飞杨”可能是指《离骚》中提到的“既替余以蕙纕,纭余以芳邻”,表达对离别的哀伤。贤人冤屈则与历史上许多被误解的志士有关,代表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孟氏,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诗作的深刻情感和尖锐的社会批判著称。他的作品多表达个人的苦闷和对社会的关切,风格多变,常以讽刺和自嘲为特色。
创作背景:
《谢李辀再到》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愤懑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此诗作为对李辀的谢意,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伤与不安。
诗歌鉴赏:
《谢李辀再到》是孟郊用以表达自己情感的经典之作,诗中通过简洁而富有张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负面情绪的场景。开头几句便将读者带入一种压抑的氛围中,夫妻二人因心中的伤痛而无法言语,表现出深刻的孤独感和无奈感。接着,诗人提到贤人的冤屈,进一步揭示出社会的不公。这里的“贤人”不仅是对自己同道的哀叹,也是对整个社会的控诉。
梦中得剑的意象,暗示着对抗和反抗的决心,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鲜血染衣的悲剧,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对于即将到来的勇士,诗人则是寄以希望,期望他们能够看到真相,带来光明。这首诗以其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引发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深思,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等闲拜日晚”:描绘平常的傍晚时分。
- “夫妻独相疮”:夫妻之间因相互的伤痛而沉默。
- “况是贤人冤”:贤人受到冤屈,情感更为沉重。
- “昨夜梦得剑”:梦中得剑,预示着力量与反抗的决心。
- “会将当风烹”:暗示即将付诸实践的计划。
- “血染布衣裳”:象征着牺牲和悲伤。
- “劳君又扣门”:朋友再次来访,表达了对交流的渴望。
- “血字湿土墙”:血字象征着永恒的痛苦。
- “血字耿不灭”:痛苦无法抹去,内心的惧怕。
- “会有铿锵夫”:预示未来将有勇敢之人出现。
- “生光非等闲”:这光芒非同寻常,暗示希望的到来。
- “君其且安祥”:希望对方能够保持平静和安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血液与衣裳相联系,增强了悲伤的厚重感。
- 拟人:将“光”人格化,赋予其情感,增添了诗的意象。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夫妻情感的描绘、对社会冤屈的控诉以及对未来勇者的期待,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公正的渴望。诗中的悲伤与希望交织,展现了人性中的光辉与阴暗。
意象分析:
- 剑:象征力量与复仇,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挣扎。
- 血:代表痛苦、牺牲和无法抹去的记忆。
- 光:象征希望与未来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贤人冤”指的是: A. 被冤屈的有才德的人
B. 夫妻之间的争吵
C. 朋友的离去 -
“血字”在诗中象征: A. 快乐
B. 痛苦和牺牲
C. 友情 -
诗的最后一句“君其且安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恐惧
B. 希望与安慰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但语气更为柔和。
- 《春望》:反映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与《谢李辀再到》中的社会不公情绪有所呼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