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色尚沉沉,风吹秋更深。
山河空远道,乡国自鸣砧。
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
长城哭崩后,寂绝至如今。
白话文翻译:
柳树的颜色依旧沉重,微风吹来,秋意愈加深厚。
山河辽阔,远方的道路显得空荡荡,乡国的声音依旧是那砧板的敲击声。
巷子里有千家灯火映照着明月,但人们却无心千里之外。
长城自从崩溃后,寂静无声直至如今。
注释:
字词注释:
- 柳色:指柳树的颜色,象征秋天的萧瑟。
- 沉沉:深沉、厚重,形容柳树颜色的沉郁。
- 鸣砧:砧板发出的声响,暗示家乡的生活气息。
- 巷:小巷,指居住的地方。
- 万里心:指远方的思念,心向远方。
- 长城哭崩:指历史上的悲惨事件,暗示国家的破碎与忧伤。
典故解析:
- 长城:象征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提及其崩溃,暗示国家的动荡与人心的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朴,唐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沉郁的情感和浓厚的故乡思念著称。生平经历多有波折,常常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秋深》写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借秋深之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秋深》以秋日的景象为背景,蕴含着浓厚的乡愁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沉重气氛,柳色的沉沉和秋风的加深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着通过山河的空旷和乡国的声音,传达出一种对故乡生活的追忆与向往。最后两句则以长城的崩溃为切入,表明诗人对国家破碎的悲痛,传递出一种深切的无奈与孤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个人与国家、故乡与时代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色尚沉沉:描绘秋季柳树的颜色,表现出秋天的萧瑟。
- 风吹秋更深:秋风的吹拂使得秋意更加浓厚,暗示时间的流逝。
- 山河空远道:山河辽阔,路途遥远,体现出一种孤独感。
- 乡国自鸣砧:乡国的砧声呼应起家乡的记忆。
- 巷有千家月:描绘夜晚的宁静与温馨。
- 人无万里心:人在此,却无心顾及远方,表现出一种无奈的状态。
- 长城哭崩后:长城的崩溃象征国家的衰败。
- 寂绝至如今:如今的寂静与孤独,感叹时局的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色比作沉重,表现秋天的氛围。
- 对仗:如“山河空远道,乡国自鸣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思乡与国家命运的忧虑展开,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人以秋日的景象为载体,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弱与生命的逝去。
- 秋:代表萧瑟与凋零,暗示时间的流逝。
- 乡国:寄托着对故土的思念。
- 长城:象征历史的坚固与国家的荣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柳色尚沉沉”中的“柳”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活力
- B. 时间的流逝
- C. 哀伤与思念
-
“长城哭崩后”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悲痛
- C. 快乐
-
诗中提到的“鸣砧”指的是什么?
- A. 乡国的声响
- B. 战争的声音
- C. 自然的声音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周朴的《秋深》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周朴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生活困苦与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