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04 12:29:26

艾蒳香消火未残。

便能晴去不多寒。

冶游天气却身闲。

带雨移花浑懒看,应时插柳日须攀。

最堪惆怅是东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张炎 〔宋代〕
艾蒳香消火未残。
便能晴去不多寒。
冶游天气却身闲。
带雨移花浑懒看,
应时插柳日须攀。
最堪惆怅是东栏。

白话文翻译:

艾蒳的香气尚未完全消散,
就能见到晴空,天气不再寒冷。
在这样的游玩天气中,我却感到悠闲自得。
带着雨水的花朵我懒得去认真欣赏,
应景的柳树,今天一定要去攀折。
让我最感惆怅的,还是那东边的栏杆。

注释:

  • 艾蒳:一种香草,古人常用其香气驱虫。
  • 消火未残:香气尚未完全消散,指的是香味依旧在空气中。
  • 冶游:指游玩游乐的心情,形容轻松自在的状态。
  • 带雨移花:形容花朵上带着雨水,给人一种懒散的感觉。
  • 应时插柳:在合适的时机插柳,柳树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
  • 东栏:指东边的栏杆,代表诗人内心的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炎,字叔夜,号蓼洲,晚号“蓼洲隐者”,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其作品多描写风景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与人内心感受的词作,张炎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气息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开篇提到艾蒳的香气,给整个词作营造了一个温暖而生动的氛围。艾蒳的香气虽未消散,暗示着春天的气息依旧弥漫,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感觉。

接着,诗人以“冶游天气却身闲”写出了春日的闲适与自得,这种悠闲的心态在春天的阳光下显得尤为珍贵。带雨的花朵虽美,却因懒惰而显得不屑一顾,传达出一种随性而为的态度。

最后,“最堪惆怅是东栏”一句,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惆怅,东边的栏杆似乎成为了他思绪的归宿,引人遐思。整首词以春天的美景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既有自然的美,又有内心的沉思,是一幅春日悠闲的生活画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艾蒳香消火未残:艾蒳的香气依然在,暗示春天的气息未散。
    • 便能晴去不多寒:天气晴朗,寒意渐消,展现了春天的温暖。
    • 冶游天气却身闲:即使天气宜人,诗人却显得悠闲自在。
    • 带雨移花浑懒看:带着雨水的花朵,诗人对此懒于欣赏,传达了一种懒散的心态。
    • 应时插柳日须攀:在适当的时候,插柳成为一种习俗,表达了对春天的珍视。
    • 最堪惆怅是东栏:东边的栏杆成为诗人惆怅的象征,表达内心的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气息和个人情感相互映衬,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带雨的花朵被赋予懒散的情感。
    • 对仗:全诗句式工整,有助于增强音韵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和生活的闲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感慨与内心的惆怅,展现了人生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艾蒳: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美好。
  • 东栏:代表着思念与孤独,承载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 柳树: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浣溪沙》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张炎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带雨移花”是指什么?
    A. 懒于欣赏
    B. 移花接木
    C. 悠闲自得

  3. 东栏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思念与孤独
    C. 游玩的乐趣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欧阳修的《秋声赋》

诗词对比

  • 比较张炎的《浣溪沙》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内心感受,但张炎更着重于春天的生机与闲适,而李清照则多了几分愁绪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历代诗词名作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