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运使王学士舟次德清见寄》

时间: 2025-01-04 12:58:59

洛阳平昔誇文会,君已胜冠我壮夫。

谈道最先称贾谊,忧时曾见哭唐衢。

敢将胶漆论同志,幸得湖山可共娱。

须向馀春回马足,柳堤相逐踏青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阳平昔誇文会,君已胜冠我壮夫。 谈道最先称贾谊,忧时曾见哭唐衢。 敢将胶漆论同志,幸得湖山可共娱。 须向馀春回马足,柳堤相逐踏青芜。

白话文翻译:

洛阳往日以文人聚会为荣,你已成名我却还在壮年。 谈论道理最先称赞贾谊,忧国忧民时曾见唐衢哭泣。 敢于以胶漆比喻志同道合,幸好有湖山可以共同娱乐。 必须等到春天回来,才能在柳堤上一起踏青。

注释:

  • 洛阳平昔:指洛阳往日的文化盛况。
  • 胜冠:指已经成名。
  • 壮夫:指作者自己,表示自己还在壮年。
  • 贾谊:西汉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以才智著称。
  • 唐衢:唐代诗人,以忧国忧民著称。
  • 胶漆:比喻关系密切,志同道合。
  • 湖山:指自然风景。
  • 馀春:指春天的末尾。
  • 柳堤:指种有柳树的堤岸。
  • 踏青芜:指在春天踏青游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是蔡襄在洛阳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是蔡襄在洛阳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洛阳平昔誇文会”反映了当时洛阳文化的繁荣,而“君已胜冠我壮夫”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成就的赞赏和自己仍在壮年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诗中,“洛阳平昔誇文会”一句,既展现了洛阳文化的繁荣,也暗示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文人雅集。“君已胜冠我壮夫”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成就的赞赏和自己仍在壮年的感慨。“谈道最先称贾谊,忧时曾见哭唐衢”两句,通过对贾谊和唐衢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友人高尚品格的认可。“敢将胶漆论同志,幸得湖山可共娱”则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志同道合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共同喜爱。最后两句“须向馀春回马足,柳堤相逐踏青芜”则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洛阳平昔誇文会:洛阳往日以文人聚会为荣,展现了洛阳文化的繁荣。
  2. 君已胜冠我壮夫:你已成名我却还在壮年,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成就的赞赏和自己仍在壮年的感慨。
  3. 谈道最先称贾谊:谈论道理最先称赞贾谊,展现了作者对友人高尚品格的认可。
  4. 忧时曾见哭唐衢:忧国忧民时曾见唐衢哭泣,进一步强调了友人的高尚品格。
  5. 敢将胶漆论同志:敢于以胶漆比喻志同道合,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志同道合的情感。
  6. 幸得湖山可共娱:幸好有湖山可以共同娱乐,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共同喜爱。
  7. 须向馀春回马足:必须等到春天回来,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期待。
  8. 柳堤相逐踏青芜:才能在柳堤上一起踏青,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敢将胶漆论同志”中,以胶漆比喻志同道合的关系。
  • 对仗:“洛阳平昔誇文会,君已胜冠我壮夫”中,“洛阳平昔”与“君已胜冠”形成对仗。
  • 典故:提及贾谊和唐衢,运用典故来展现友人的高尚品格。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通过对比洛阳文化的繁荣、友人的成就、志同道合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洛阳:文化繁荣的象征。
  • 贾谊、唐衢:高尚品格的象征。
  • 胶漆:志同道合的象征。
  • 湖山:自然美景的象征。
  • 柳堤:春天和相聚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贾谊”是指: A. 西汉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B. 唐代诗人 C. 北宋文学家 D. 明代政治家 答案:A

  2. 诗中“敢将胶漆论同志”中的“胶漆”比喻的是: A. 关系密切 B. 志同道合 C. 自然美景 D. 文人雅集 答案:B

  3. 诗中“须向馀春回马足”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期待? A. 春天的到来 B. 友人的成就 C. 洛阳的文化繁荣 D. 自然美景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诗词对比:

  • 蔡襄《和运使王学士舟次德清见寄》与王安石《泊船瓜洲》: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后者则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蔡襄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