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建造寺奉先院 蔡襄 〔宋代〕
日照溪山生翠光,春深花草杂幽香。 登临谁会迟留意,门外尘埃去路长。
白话文翻译:
阳光照耀下的溪山泛着翠绿的光芒,春意盎然时花草间弥漫着幽幽的香气。 登高远望,谁能体会这迟来的留意之情,门外尘世的纷扰之路显得格外漫长。
注释:
字词注释:
- 翠光:指翠绿的光芒。
- 幽香:淡淡的香气。
- 登临:登高望远。
- 会:体会,理解。
- 迟留意:迟来的关注或留意。
- 尘埃:比喻尘世的纷扰。
- 去路长:指离开尘世的旅途漫长。
典故解析:
- 本诗未明显涉及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他游览或参访某座寺庙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溪山的美丽景色,并通过对比自然与尘世的景象,抒发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日溪山的美丽景色,通过“日照溪山生翠光”和“春深花草杂幽香”两句,生动地表现了自然景色的生机与和谐。后两句“登临谁会迟留意,门外尘埃去路长”则抒发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比自然与尘世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照溪山生翠光”:阳光照耀下的溪山泛着翠绿的光芒,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生机与和谐。
- “春深花草杂幽香”:春意盎然时花草间弥漫着幽幽的香气,进一步增强了自然景色的美感。
- “登临谁会迟留意”:登高远望,谁能体会这迟来的留意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门外尘埃去路长”:门外尘世的纷扰之路显得格外漫长,抒发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翠光”比喻阳光照耀下的溪山泛着翠绿的光芒。
- 拟人:“谁会迟留意”赋予自然景色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尘世纷扰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光:阳光照耀下的溪山泛着翠绿的光芒,象征自然景色的生机与和谐。
- 幽香:春意盎然时花草间弥漫着幽幽的香气,增强了自然景色的美感。
- 尘埃:比喻尘世的纷扰,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翠光”指的是什么? A. 翠绿的光芒 B. 翠绿的植物 C. 翠绿的溪水 D. 翠绿的山峰
-
诗中“幽香”出现在哪一句? A. 日照溪山生翠光 B. 春深花草杂幽香 C. 登临谁会迟留意 D. 门外尘埃去路长
-
诗中“尘埃”比喻什么? A. 尘世的纷扰 B. 尘土飞扬 C. 尘封的记忆 D. 尘世的繁华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蔡襄的《题建造寺奉先院》: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山居的宁静与和谐,而蔡襄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多首诗作,可以与蔡襄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