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其九 并序》
时间: 2025-01-06 08:19: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迎来,风送去。黯黯别时绪。别了谁堪,见了又无语。拚教暮翠朝红,更番欢慰,难抵过更番离苦。奈愁许。昏黄斜日城西,垂杨两三树。树上黄鹂,交影啄烟絮。烟边一带疏棂,一重帘子,是昨夜梦曾留处。
白话文翻译
月亮迎来了,风儿送走了。分手时的情绪黯淡无光。离别了谁又能承受,见面后却无话可说。即使让黄昏的翠绿和清晨的红色轮番来慰藉,依旧无法抵挡一次又一次的离别之苦。愁情何以奈何?昏黄的斜阳照在西城,几棵垂柳随风摇曳。树上黄鹂鸣叫,影子交错,啄食着飘浮的烟絮。在烟雾边缘,有一扇疏朗的窗棂,还有一重帘子,正是昨夜梦中曾经停留的地方。
注释
- 黯黯:形容心情沉闷、忧伤。
- 堪:能承受、忍受的意思。
- 拚教:甚至、宁愿。
- 烟絮:指轻薄的烟雾或飞扬的絮状物。
- 疏棂:窗棂稀疏,透光的窗户。
- 重帘子:一道帘子,指的是遮挡的物品。
典故解析
本诗运用了离别和思念的主题,常见于古诗词,尤其在爱情或友谊的描写中尤为突出。诗中提到的“黄鹂”象征着春天的来临和生命的美好,但同时又反映出离别带来的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燮(约1682-1753),字子铨,号椒山,清代诗人,因其深厚的诗词功底和清新的风格而受到后人的推崇。他的诗作多为抒情,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人心不安的时期。诗人在个人情感的抒发中,也映射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祝英台近 其九》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离别时的愁苦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的“月迎来,风送去”便设定了一个自然的背景,月亮和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无常。接下来的“黯黯别时绪”则直接引入了离别的主题,情绪的黯淡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孤独。
诗中多次使用“难抵过更番离苦”,强调了离别的痛楚是难以承受的。接下来的描绘“昏黄斜日城西,垂杨两三树”,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细节,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又带着淡淡忧伤的氛围。同时,黄鹂的鸣叫与烟絮的飘荡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但又与离别的情绪形成对照,使人倍感惆怅。
整首诗运用了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层次,展现了人在离别时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无奈。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变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美丽又哀愁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迎来,风送去:自然界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黯黯别时绪:离别时心情沉重,充满忧伤。
- 别了谁堪,见了又无语:离别后再相见却无话可说,感叹彼此的无奈。
- 拚教暮翠朝红:即使黄昏的绿意和清晨的红色轮番交替,也无法慰藉心中的痛苦。
- 奈愁许:对愁苦无可奈何,表达了深深的无助感。
- 昏黄斜日城西:描绘出西城的黄昏景象,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垂杨两三树:细致描绘自然景色,增添了诗的韵味。
- 树上黄鹂,交影啄烟絮:黄鹂的鸣叫与烟絮的飘动,构成了生动的景象。
- 烟边一带疏棂,一重帘子:细致描述窗棂和帘子,暗示着对往昔的思念。
- 是昨夜梦曾留处:将梦境与现实结合,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真实的感觉。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美与离别情绪的痛苦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将月、风、黄鹂等自然元素赋予了情感,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性。
- 意象:通过"月"、"风"、"黄鹂"等意象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苦楚。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惘,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生活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 风:代表变迁与离别。
- 黄鹂: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但也暗含离别的哀伤。
- 烟絮:代表记忆与过往的轻飘,象征着无常与虚幻。
- 垂杨:代表柔情与依依不舍的离别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黯黯”是形容什么? a) 兴奋
b) 忧伤
c) 快乐
d) 愤怒 -
诗中“拚教暮翠朝红”意味着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离别的痛苦
c) 自然的变化
d) 时间的流逝 -
“昏黄斜日城西”描绘的是哪个时间段的景象? a) 早晨
b) 中午
c) 黄昏
d) 午夜
答案:
- b) 忧伤
- b) 离别的痛苦
- c) 黄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送别》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离别之苦,但侧重于兄弟情深的描写。
- 《相见欢》李煜:表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姚燮的作品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姚燮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