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其七 并序》

时间: 2025-01-06 07:38:49

袂朝添,妆晚卸。

无事倚栏乍。

困暖逢春,病雨又逢夏。

甚时绿径晴浓,红蘼曲软,试缓缓、卿车侬马。

杏都嫁。

只留一味酸青,梅子树头挂。

识此閒愁,除是共愁者。

年来蝶僽鹃僝,韶光贱掷,也不值、一星金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袂朝添,妆晚卸。无事倚栏乍。
困暖逢春,病雨又逢夏。
甚时绿径晴浓,红蘼曲软,试缓缓卿车侬马。
杏都嫁。只留一味酸青,梅子树头挂。
识此閒愁,除是共愁者。
年来蝶僽鹃僝,韶光贱掷,也不值一星金价。

白话文翻译

晨妆渐浓,夜妆渐卸,闲来无事倚着栏杆。
在温暖的春日里昏昏欲睡,又在细雨绵绵的夏日里发愁。
何时才能走在绿油油的小径上,看到繁花似锦,试着缓缓驾着你的马车?
杏花盛开,嫁给了春天,只留下那一丝酸涩的青梅,挂在梅子树头。
懂得这种闲愁,除了有同样愁苦的人,谁能理解呢?
年复一年,蝴蝶翩翩,杜鹃高歌,光阴流逝得如此便宜,也不值一星金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袂:衣袖。
  • 妆:化妆。
  • 倚栏:靠在栏杆上。
  • 杏都:指的是杏花盛开的地方。
  • 梅子:一种水果,象征着青春与爱情的酸涩。
  • 蝶僽:蝴蝶飞舞的声音。
  • 鹃僝:杜鹃鸟啼叫的声音。
  • 韶光:指美好的时光。
  • 星金价:用金价来衡量时间的珍贵。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杏花和梅子,象征着青春和爱情的脆弱与短暂。杜鹃鸟在古诗中常常与离别和忧伤有关,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受到推崇。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

创作背景
《祝英台近 其七》是姚燮在春夏交替之际所作,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爱情与生活的深切思考。这一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内心的忧虑与不安也在诗中体现。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 其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情感。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春夏交替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岁月的感慨。尤其是“只留一味酸青,梅子树头挂”一句,生动地刻画了青春的短暂与爱情的酸涩,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诗的开头描绘了晨妆与夜妆的变化,象征着女性的柔美与脆弱,接着通过“无事倚栏乍”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考。在春夏交替的背景下,诗人更是思索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身的情感状态。这种情感的复杂性通过“识此閒愁,除是共愁者”得以体现,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言辞优美,意境深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生活的瞬间,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展示了深厚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袂朝添,妆晚卸”:描绘晨妆与夜妆的变化,象征女性的柔美与生活的日常。
  • “无事倚栏乍”:表现诗人的孤独感与思考。
  • “困暖逢春,病雨又逢夏”:描绘了春夏的交替,反映出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知。
  • “甚时绿径晴浓,红蘼曲软”:展现了春天的美景,暗示着生活的美好。
  • “杏都嫁”:暗指爱情的到来与青春的流逝。
  • “只留一味酸青,梅子树头挂”:象征爱情的酸涩与青春的短暂。
  • “识此閒愁,除是共愁者”: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 “年来蝶僽鹃僝,韶光贱掷”:感慨时光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变化与四季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以“春”、“夏”来表现情感的变化,让自然与人情形成呼应。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工整、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爱情与时光的感慨,揭示了生活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青春,代表着美好的爱情与希望。
  • 梅子:象征着爱情的酸涩,体现出对过去的怀念与惆怅。
  • 蝴蝶:象征自由与美丽,反映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悟。
  • 杜鹃:代表离别与忧伤,进一步渲染了诗中的情感基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袂朝添,妆晚卸”中的“袂”指的是什么?

    • A. 头发
    • B. 衣袖
    • C. 饰品
    •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梅子”象征着什么?

    • A. 甜蜜的爱情
    • B. 青春的短暂与酸涩
    • C. 自然的美丽
    • 答案:B
  3. 诗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时间的流逝?

    • A. 通过季节的变化
    • B. 通过对话
    • C. 通过历史故事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姚燮的《祝英台近 其七》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姚燮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姚燮研究》

通过以上的结构,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姚燮的《祝英台近 其七》,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学习古诗词的魅力。